English

我妈说了,让我早点睡

2018年10月29日 11:38:00来源:中国台湾网

  【编者按】从10月18日到11月2日,为期17天的首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已进行了大半,今日行至宁波。来自两岸媒体的记者组成的联合报道团,以北京为起点,已经依次采访了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从经济、科技、文化、民生等多角度立体报道大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讲述两岸同胞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风雨同舟、砥砺前行的精彩故事,展示两岸同胞融合发展的硕果和美好前景。此次活动,走过的地域之广,采访的人物内容之多,报道手段之丰富,相信各位网友已经通过中国台湾网的专题报道有了充分的了解。活动还在继续,精彩还在继续。对于联合采访团的两岸记者们来说,这是一次体力与智力的综合大考验。就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来说,他们见证着并书写着历史。他们在追溯历史,展望未来;他们在参与历史,记录辉煌。加油,同行!为你们点赞!

  

两岸新媒体人合影。(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这次的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活动,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媒体人的对赌。

  历时17天,很多人像我一样,是全程跟的。天天跟打了鸡血一样,都在跟时间赛跑,跟新闻赛跑。半夜两点,晃着脑袋、揉着肩膀,码着字、编辑着视频。也许是我速度慢,不知道别人是否也有同感。

  我的微信,平时就是闲聊天、布置工作,弹出最多消息的只有订阅号,也跟朋友吹吹牛,调侃几个热门话题。可现在活动的行程过半,我只盯着一个群在看,就是为我们活动而成的微信群,活动行程、采访地点、采访数据、几点集合发车、各种通知,还有数不尽的新闻分享(别人家媒体发稿的速度比我快到飞起来!)有时候,自己写好的新闻只能默默的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里面(资历浅文章码字不过关 最怕嘲笑)。朋友圈么,都还是善良的,好朋友说烂,心里也不至于多害臊。

  视频、直播、航拍、文字直播、微博互动,别人家的媒体们什么都用上了,而我只能怪自己年纪太小,见过的世面太少。视频我也发,但是剪辑的太少(别人家媒体 把夜游上海都拍出文艺宣传片了【今日新闻 夜上海】);文字我也写,可是快、准、狠哪个都没(看看那篇【离开网络的日子】 要命哦~)。说心里话,真想放弃。微博,一个八百年不用的我,现在也逼着自己发,流量是快,心里还是有点小安慰。头条、一点信息也转发,每天有时一篇稿子复制三遍。同行的媒体,更是这样,真的感叹,我这几天都跟什么人在一起啊!一群疯子!

  “平台做的晚,干爹还在找”互联网行业中,很多初期产品都面临这种问题。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媒体人,这一年多时间里都是跟程序员混在一起,为了平台的技术功能每天奋斗。我们本家是纸媒,新媒体当然是最好的升级。但这几天的行程告诉我,平台功能再强大,内容没有、关注没有,都是自嗨。推广、营销、分发、内容制作、话题炒作….想想都快哭了,我们的路真的还很远。

  (扯远了,话题转回来)说半天,做媒体的都是乐于奉献,对赌自己的青春,消耗自己的身体。文章来源于素材,好与坏只能用时间考证,流量和关注是我们继续的动力。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招人喜欢。流量少,那又怎么解决?这是我的疑问,也许就像郭德纲在相声行业中说过的一样,你站在台上演了十年、二十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来演、怎么能受到观众喜欢?唯独只有坚持,继续学、继续开窍。文章写了,多会儿能出名,并不是你能左右的;采访后最终的效果是否好,也不是你一个人能解决的。那咋整,还不就是那句话:加油吧,少年!

  羡慕别人发的快,羡慕其他平台的能力强,羡慕其他媒体队伍壮大…我停下来思考,检讨自己。欣喜的是,我还在这个队伍里,没被赶走(死皮赖脸也不走)。也有其他资深媒体人的表扬和鼓励,能与他们同行,也是偷笑了。

  放弃,还是继续,留给行程最后一天的我吧。我也对赌,拿时间、拿机会,赌明天我也能收获几千万的阅读量。题外话,同行的小伙伴们真是给力,看看微博流量,你还凭什么不努力。(截个图,大家看到了就去支持下)

  小朋友式的总结:文章要写好、方法要得当、背后得有人!这都是将来自家平台的经验,学习的还有很多,累呀!

  写完这篇文章,才发现又到深夜2点了。本来今天拼了老命干完了稿子,想早睡的。哎,又给自己添“赌”。

  好想知道,同行的媒体还有谁在加班? 你们是有加班费么?有的话,还招人不? (本文作者为《台商》杂志记者李智卓)

本文作者在采访活动中的背影。(马萌 摄)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刘川]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