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以村为家 不忘初心——盘道村第一书记侯志国用汗水谱写脱贫路上的最美赞歌

2019-07-09 08:3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7月8日安图讯 (记者 尹赛楠)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这样一座偏远的小村:它被群山环绕,四周绿树葱葱,优雅恬静的景致,让人犹如身在画中。可这样的美景,在侯志国的眼中,却曾是另一番模样……

安图县松江镇盘道村。(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8日下午,跟随“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央网络媒体采访团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盘道村。在这里,记者有幸认识了他,一位普通的驻村第一书记——侯志国。

  2016年3月21日,这一天注定会终生铭刻在侯志国的记忆里,这是他踏上盘道村的第一天。“来之前,我对这项新工作充满期盼和想象,并自认为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村里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村小学教室旁两间简陋的房屋便是村班子办公和开会的地方,村集体不仅没有任何收入,还负债1万多元……”说到这里,侯志国指着村支部门前的道路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满是泥泞的道路,走起路来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需要借助双臂才能保持平衡不跌倒。

盘道村第一书记侯志国。(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当我看到那些即将倒塌的土坯房里,还住着老人和孩子的时候,真的被震惊了。”当时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地刻在侯志国的脑海中,久久不能释怀。也正是从那一刻起,他便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个偏远贫困的山村。

  让全村的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说起来容易,但真要做起来却很难。在那些深深思考的日子里,侯志国几乎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一系列的问题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中。通过不断地调查走访,侯志国发现,大多贫困户造成贫困的原因并非国家的现行扶贫政策和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而是贫困户寻求自我发展和改变现状的突破意识不强。因此,“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口号也成为了他想要的答案。

  “要让村民转变观念,自觉参与到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来,就需要给村里的贫困户‘输血’,让他们看到肉眼可见的实惠。”为了确定盘道村产业扶贫“输血”和“造血”项目,侯志国经过多方调研,与所有村干部、群众交流谈心,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笨榨油坊” “大果榛子”两个产业项目。

侯志国向采访团介绍村中农产品。(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当时对于种植大果榛子这个项目,全村55户贫困户只有28户赞成。”侯志国通过与村民唠家常,了解到村民们的想法。“多数贫困户认为大果榛子生长周期长,短时间内难以见到经济效益,所以不愿意等;再有一些贫困户认为他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想法不靠谱,信任度几乎为零。”

  鉴于此,侯志国决定发挥村党支部的作用,组织召开多次会议,通过向党员解读国家扶贫政策,使支部成员统一思想认识,产生合力;再安排班子成员逐个入户与贫困户进行传达、讲解。“老百姓思维转变了,我们的工作自然更好开展。”

  如今,盘道村贫困户户均种植大果榛子达2.8亩,共计147.06亩,按照亩产300斤、一斤10元计算,今年结果后,每户均可增收8000余元;按照丰果期30年计算,盘道村现有贫困户将终生解决贫困问题。不仅如此,为长远计,侯志国利用油坊收益结余资金,又投入10.5万元,为村集体流转了15亩土地,种植了2500棵大榛子,为未来20至30年间本村可能会产生的贫困户提供了自救保障资金。

  多年来,侯志国始终冲在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线,他坚信这样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用心,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再难的工作都能干好,再多的困难都会被解决。”

85岁老人从“地窨子”搬入新房,两张照片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说到这里,侯志国指着墙面上的照片告诉记者,这是村里85岁的老人张清旭从破旧的“地窨子”搬入新房的整个过程。“记得第一次看到老人居住的房屋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黑压压的木质墙面,破衣烂衫堆成的简易床铺,任何人看了都要心疼。”侯志国说,当时镇党委、政府和村里曾多次希望将老人接到敬老院颐养天年,可他坚决不同意。

  为了找到解决老人搬出“地窨子”的突破口,侯志国用实际行动去感化老人,用真情换真心。老人家境不好,侯志国就隔三差五自掏腰包,给老人送米送面;老人牙齿不好,他就尽量给老人多买一些易咀嚼、易消化的食品;为了给老人排解寂寞,侯志国给他送去了收音机,甚至有关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他都征求老人的意见,提升老人在村里的存在感和幸福感,拉近彼此间心与心的距离,最终赢得了老人的信任,帮助老人搬入了温暖宽敞的新家。

  在看到老人脸上露出笑容的那一刻,侯志国的心释然了。“我始终坚信,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需要用心去做,需要撸起袖子、脚踏实地加油干。”

侯志国与村民探讨榛子种植问题。(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2017年,侯志国的母亲经医院确诊为肾衰竭(尿毒症),住进了肾科病房,只请了一天假的他,却忙碌在同一个医院机关办公楼和胸外科的楼上楼下,成功协了调为盘道村即将放弃治疗的贫困户王作祥免费进行肺癌手术和化疗,减免医疗费用16万元。

  当侯志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母亲的病房时,只停留了片刻,就把照料母亲的事情交给了妻子,转身回到了村里。

  “那个晚上,我几乎难以入睡,想起临别时母亲孱弱的背影,泪水不由得在眼眶中打转。”那时的侯志国,也曾有过茫然,但每当想起村民们充满渴望和期待的眼神,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扶贫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多年来,侯志国始终走在脱贫攻坚的一线岗位上。(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有人说,奉献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念。奔走在脱贫攻坚前沿的侯志国,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去关心、呵护着每一户贫困家庭,用自己的行动点亮贫困户心中每一盏脱贫前行的灯,用自己的汗水,在推进盘道村脱贫攻坚工作的道路上,谱写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完)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