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个关系

2018-11-02 13:25: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号

  从一种哲学理论的形态演化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是建构一种符合中国现实的新的哲学形态,从而给错综复杂的现代性问题以当代中国式解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单一的历史现象和文化传播,它的理论创新需要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的前提下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层面的关系。

  第一,现实与理想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当正确处理现实与理想、实然与应然的关系问题。面对当代社会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如生态危机、贫富分化、信仰缺失、人性异化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作出自己的独特回应。扎根现实,立足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质。现实不是经验性的东西,不是通过感官直接给予我们的,而是本质和实存的统一。哲学所把握的实体性存在,其实就是现实背后的那种精神性存在。用哲学知识观察社会现实,它就是范畴、实体,而不是直接呈现的经验性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要把握中国现实问题中的实体性存在。

  依据马克思的思路,资本主义的弊端不在于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存在,而是这个社会存在脱离了人本身,是一个异化的存在。把这个异化的存在归还人本身,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个性,是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建构的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具备现实性和理想性双重维度,尤其是在当下,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时候,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弥补崇高精神的缺失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市场经济实现了人的独立性,个人的主体意识增强了,但生命中更为宽广、崇高和理想的视野消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方面需要扎根于中国现实问题,对其作出批判性回应,为理想性维度提供理论根基;另一方面需要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塑造和引领新的时代精神,为现实性维度提供价值标准,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仅仅从现实性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和基本特质,就有可能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验化、实证化,从而失去价值理性和价值理想的维度。这既会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性品格,也难以为批判和引领现实生活提供一个理想坐标。

  第二,中国视野与西方视野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拓展视野,主动与西方各种哲学流派展开对话、争论与交流。现代性作为世界潮流正在席卷全球,中国与西方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资本以一种不断变化的形式深入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领域,塑造了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如何回应资本的虚无化力量,如何回应资本对传统精神和文化的消解,如何给资本划定界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类似的问题,西方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当积极地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对具有世界性的时代问题作出自己的回应,进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崛起过程与西方现代化的过程有着根本区别。我国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渐趋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西方是在中世纪封建等级共同体的瓦解过程中逐渐进行以资本逻辑为导向的现代化的。尽管中国与西方都在实行市场经济,但中国特殊的文化土壤孕育了独特的中国人格。西方哲学以西方人特有的生命经验和生存形态为立足点,它的理论形态和反思方式是围绕西方人特有的生存经验展开的。我们既不能全部依托西方哲学解决中华民族的所有时代问题,也不能完全指望西方哲学反思中国人当下特有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哲学的论证方式和反思方法,吸收一切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人类性和世界性;另一方面,我们在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崇拜西方哲学,而应立足于中国国情、中国经验、中国文化,构建表征新时代精神的哲学新形态。

  第三,研究范式与研究领域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宗旨在于构建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看作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而不仅仅是一个研究领域。如果仅将其视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那么这个研究领域实质上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研究等并无实质差异,均属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并有各自关注的研究对象和遵循的研究逻辑,这显然与以面向中国现实问题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地位极不相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旨趣是表征和引领新的时代精神,因此应当作为一个研究范式指导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智识取向,并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任务来展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介和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围、研究深度、学者队伍、研究成果等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我们对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和法兰克福学派的诸位领军人物早已耳熟能详,生态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也逐渐传入中国,并引起理论界、学术界的深入讨论。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却呈现出越来越学院化的趋势,较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有效的对话,缺乏融入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自觉意识,难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资源。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研究范式应当突出其引领地位和目标导向,努力构建有时代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