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一次“加开”的重要会议 只为打赢这场“战役”

2018-07-10 22:28:00
来源:央视新闻
字号

  7月9日至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京举行。

  这是一次专门“加开”的会议。按惯例,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般每两个月(双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不久前的6月22日刚闭幕,这意味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属于有“特殊需要”,“加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什么议程如此重要,需要“加开”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要专题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和相关决议草案——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本届全国人大的“重大任务”。

  在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卫蓝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第一年就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并把这次执法检查作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执法检查组“阵容高配”。栗战书委员长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三位副委员长和秘书长、环资委主任委员担任副组长。今年5月至6月,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分4个小组赴8省(区)实地检查,深入到26个地市,实地查看了107个单位和项目;同时,委托其他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自查,实现了执法检查全覆盖。

  央视新闻了解到,这次全国人大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走过场,动真碰硬,充分发挥“法律巡视”的监督利剑作用,深入查找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份执法检查报告指出了多地环保的短板和劣迹,点名20多个企业和工地存在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问题,并首次将污染企业的现场图印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这份执法检查报告全面反映了当前各地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现状,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很多要求和中肯的建议,央视新闻梳理了其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数据,“干货”很多,值得细读。

  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报告指出,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9.6%、34.3%、27.7%。

  加大财政投入 强化法治保障 坚持源头治理

  报告指出,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投入,5年累计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28亿元人民币。各相关部门出台20余项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在法治保障方面,推行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修订火电、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各部门出台100多件配套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和监督。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五年来,全国累计退出钢铁产能超过1.7亿吨、煤炭产能8亿吨、水泥产能2.3亿吨;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

  执法检查发现六大问题

  问题一:结构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检查中发现,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偏重、布局偏乱,能源结构调整不到位,运输结构不合理,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因。

  问题二:部分配套法规和标准制定工作滞后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召回制度、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均未出台。部分标准缺失,标准评估和修订工作滞后。

  问题三:大气污染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报告指出,排污许可制度没有落实到位,环境监测制度落实有差距,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缺乏系统规范。

  报告强调,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九条明确要求排放工业废气的企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但许可证发放范围没有涵盖全部排污企业,部分企业固定污染源未纳入监管。例如,安徽芜湖2017年对火电、造纸、水泥、印染等14个行业,仅发放52张排污许可证;江苏徐州对火电、造纸、钢铁等10个行业仅核发124张排污许可证。

  报告中指出个别地方环境质量监测弄虚作假,其中点名山西临汾市出现大气环境质量造假窝案——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个国控站点被人为干扰上百次,监测数据严重失真。

  问题四: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执行不够有力

  工业污染控制力度不够,民用散煤污染控制不力,机动车和油品质量监管不到位,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不精细,秸秆综合利用不足。

  问题五:执法监管和司法保障有待加强

  执法监管不到位,司法保障作用发挥不充分。

  问题六:法律责任不落实

  政府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企业治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报告中指出,不少地方主动承认治理工作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其中点名汾渭平原近年来PM2.5浓度不降反升,优良天数比例均值为50.6%,在全国排名靠后。

  意见与建议

  大力推进散煤治理 稳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

  对于大气污染防治,报告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报告建议,大力推进散煤治理,以保障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为重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到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报告建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区域严禁钢铁、焦化、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调整优化运输结构,以中长距离大宗产品运输为突破口,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建成清洁高效、环境友好的货物运输体系。

  2020年前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报告还建议,加强扬尘综合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管理,2018年年底前各地建立管理清单。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确保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2020年前污染严重区县监测站点全覆盖

  报告同时建议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到2020年年底前确保实现东中部区县和西部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的区县监测站点全覆盖。督促企业进行自动监控,2018年年底前,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依法公开排污信息。

  生态环境部门年底前公布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

  报告还提出,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在2018年年底前依法制定并公布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在2019年年底前出台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按行业、地区、时限核发排污许可证。2020年,将排污许可证制度建设成为固定源环境管理核心制度,实现“一证式”管理。

  鼓励地方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先于国家立法

  报告提出,完善地方性法规,鼓励地方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先于国家进行立法。此外,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围绕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的总体目标,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工作领域,督促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坚决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