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两会“娜”些事】两岸交流是政治手段?台胞:天大笑话

2018-03-07 21:53:00
来源:华广网
字号

  陆委会又打口水战了。

  两岸官方交往停摆后,我一直好奇,陆委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后来才发现,陆委会的存在感,在于一次又一次的口水战。

  这不,政府工作报告一出,它就来刷存在感了。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再加上前不久刚出台的重磅大礼包——惠台31条措施。台胞们欢欣鼓舞,岛内已有不少人开始参加“大陆司法考试”的相关培训课程了。

  这时,却有一小撮人很不高兴。

  3月6日,陆委会透过新闻稿提出,大陆片面推责给台湾、推诿塞责,还污蔑大陆开展两岸交流合作是“隐藏了政治前提、目的与手段,以及完全以自身经济发展利益考量”。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赖清德当天也表示,大陆推动“九二共识”与惠台政策,最后目标都是“吞并”台湾。

  但是,岛内民众显然和台当局的想法不太一样。

  台湾青年陈建仲说:“整个亚洲都享受了大陆崛起的红利,唯独台湾因为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而主动放弃机会。”在大陆做创业服务咨询公司的台商乌仕明觉得陆委会的反应是典型的惊弓之鸟,“如果纯粹用政治的目的来考量,那陆委会就过于狭隘了。”

  “台独”势力与台百姓诉求南辕北辙

  事实上,近几年我们也频繁看到,台当局与台湾老百姓对大陆的态度差别越来越大。可笑的是,台当局每一次的敌视大陆、“去中国化”之举,都会打着所谓“民心、民意”的旗号,最后却被老百姓频频打脸。

  可见,“台独”势力与台百姓的诉求早已是南辕北辙。

  众所周知,两岸政治关系陷入僵局,完全是因为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而大陆方面并没有因为台湾政局的变化而改变既有方针,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员严峻指出,破坏两岸政治基础的是台湾当局,改变现状的是台湾当局,台湾当局应对此负责。

  选择对抗的台湾当局,不是台湾老百姓

  大陆的善意和耐心应该说全世界有目共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台联会会长高峰说认为,“台当局如果连两岸是一个国家、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自己是中国人都不承认,那我们还有什么好谈的吗?这根本不是推不推卸责任、回不回避的问题,这是最根本、最基础的原则,有一点知识和理性的人都会看得很清楚。”

  在这点上,台湾青年陈建仲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说,马英九时期承认“九二共识”,深化两岸关系,建立两岸机制化交流,保持台海稳定,这样本来很好,但蔡英文现在不愿走这条路。“他要走回陈水扁时代追求所谓的‘一边一国’,在台湾推动‘去中国化’,所以尽管蔡英文不愿承认自己是回避,但事实上这就是他们选择的道路。”

  只要台湾民众获利,民进党当局就害怕

  民进党上台后,蔡英文选择了一条制造两岸对立、破坏两岸和平的道路,大陆能做的也就是为台胞们多做点实事、谋点福利。但陆委会却反诬大陆开展的交流活动和惠台措施,“隐藏了政治前提、目的与手段,以及完全以自身经济发展利益考量。”这就是掩耳盗铃,天大笑话。

  严峻认为:“这已经不仅仅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而是公然挑动台湾民众仇视、敌视大陆,性质十分恶劣。”

  陈建仲也完全不赞同陆委会的言论,他说:“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已经了解到,两岸经济根本就是密不可分,台湾理应享受两岸和平的红利,享受大陆崛起的红利。正是因为台湾民众看到了这一点,民进党才会这么害怕。尤其是随着网络发达和两岸民间交流的热络,民进党就会更加害怕。”

  口水战没用,让事实来说话

  全国人大代表、在台湾出生长大的陈云英女士告诉记者:“这纯粹是陆委会的口水战,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都知道,大陆出台的惠台政策都是以维护我们台湾同胞的权益为主,所以应该去看2300万台湾民众的感受,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的回应。”

  “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北京市台联会会长高峰如是表示:“两岸开放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与合作30年多来年,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家来大陆投资创业,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到大陆求学、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明。”

  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大陆想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从来都是光明磊落、直言不讳,何来“隐藏和阴谋”之说?只怕是岛内一些有心人内心不淡定了。善恶是非,想必现在还在为卫生纸发愁的岛内民众最清楚了。(记者 贾娜 郑敏)

[责任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