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韩震: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018-01-04 10: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核心提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持续不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纵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曾经有辉煌的历史,但在鸦片战争后,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历史和逻辑的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

  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放眼全球,为什么中国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风景这边独好”?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稳步而坚决地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世所罕见的发展与巨变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一条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的人间正道。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回顾起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就在于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引导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在奋斗进程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建设。建立新中国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近些年来,我们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我们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另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所有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制度保障。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具有文明创造的活力;只有充满创造活力的文化,才能支撑持续而坚韧的民族自信。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文化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成就也有赖于思想文化建设上取得的重大进展。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以文化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主旋律变得越来越响亮、正能量越来越强劲;通过坚定文化自信,使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在当代中国,要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作出了深刻回答;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些思想观点,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韩震 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