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侨报看“两会”:“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实力

2017年03月13日 15:4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3月13日电 美国《侨报》13日刊文《“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实力》称,中国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记者会上谈及“海归潮”问题。按照他的表述,中国未来还将在提供服务、提供事业条件,提供岗位等方面继续发力。这意味着更全面更深度的政策兜底,也意味着猛烈的“海归潮”可期。大量中国留学生归国工作是中国实力增强的标志,也实现了国家鼓励留学的目的。

  资料图:2016年的“双十一”,海归女姚瑶除了自己当客服,还在公司充当起摄影师。杨华峰 摄

  文章摘编如下:

  12日,中国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记者会上谈及了“海归潮”问题。他引用数据说,截至2016年,中国共派出约458万留学生,其中322万人回到中国效力。他希望,未来的海归潮来的更猛烈些。

  中国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的历史始于鸦片战争后,留学欧美潮在洋务运动时达到高潮,甲午战败和废除科举,则掀起了中国人留学日本热潮。1978年改革开放,彻底打开了中国人留学大门,中国希望借此储备更多的建设人才,但面临的却是尴尬的人才流动“逆差”——一些留学生学成留居国外。

  究其原委,“海归”归国率较低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中国城市硬件建设落后、配套措施不完善。多年国外学习生活后,中国留学生被外面成熟的城市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所吸引。其次,中国科研平台参差不齐、创业门槛高手续繁。留学生担心回到工业科技底子薄的中国,可能会无用武之地或大材小用。此外,知识产权意识不足、创业门路受限等忧虑,也降低了留学生回国意愿。最后,服务留学生的政策不完善。比如,不少留学生很关心创业融资、入籍落户等问题。诸如此类政策配套和服务不足,让不少留学生在归国问题上打起了退堂鼓。

  近几年,以上问题都逐渐完善和化解。中国一二线城市的硬件设施已相当完备,甚至不输一些国际大都市。在国外研习高精尖科研的留学人员,他们大可放下顾虑,因为他们在中国能轻松找到施展才能的平台。除此之外,中国接连出台了服务海归的优惠政策,既解决了他们咨询不畅、创业融资等难题,也解决了他们落户入籍、子女入学等问题。按照陈宝生的表述,中国未来还将在提供服务、提供事业条件,提供岗位等方面继续发力。这意味着更全面更深度的政策兜底,也意味着猛烈的“海归潮”可期。

  大量中国留学生归国工作是中国实力增强的标志,也实现了国家鼓励留学的目的。当然,有一些留学生因个人及其其他原因继续留在海外深造或工作,对此不能“一概否定”。归国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在海外同样也有不同的路径、方式和方法报效祖国。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