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台湾青年创业一席侃:让理性与激情共舞

2017年03月10日 13:54:11  来源:海峡之声网
字号:    

  我们先听听那些先行者们的经验

  北京大学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前主席、湖石科技首席执行官蔡秉宪说,台湾年轻人想要在大陆成功创业,首先要熟悉环境、建立人脉。“依个人经验而言,最好能先到大陆念书,借由校园及生活建立人脉,进而组成创业团队,会省去很多困难。”

  蔡秉宪曾在本科毕业时远赴南非创办电子通信公司,而后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攻读硕博并留在大陆发展。他认为,培养全球视野对创业而言很重要,尤其是台湾年轻人应放下优越感,打开格局,才能更准确地做判断、下决定。

  “做好专业互补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一环,简言之就是找到合适的创业伙伴。”天津台湾青年联谊会发起人、帝十三集团董事长陈炳宏说,这取决于个人视野,只有看得广、想得深,洞悉自身优劣势和互补需求,才有可能实现资源优化整合。

  14年前负债“登陆”的陈炳宏,如今公司已拥有二三百名员工,业务横跨地产广告策划、品牌营销顾问、连锁食品、进出口商贸等领域。他认为,大陆的创业氛围为台湾年轻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有助于开拓人生格局,值得一试。

  台湾“80后”青年李巧如表示,“在大陆创业半年的收获,抵得上在台湾努力四年的成果,希望有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寻找机会”

  李巧如说的“半年抵四年”指的是融资成绩,在台湾努力四年拿到的投资,到大陆半年就拿到了。大陆有更加公平、开放的创业环境,只要有好的项目,就能快速拿到投资。

  李巧如创办的燿麒科技专注于各类商业软件及平台开发,在大陆涉及中医、电子商务、基因检测等领域。来北京前,李巧如已经在台湾创业4年多。但“2015年,民进党在选举期间大肆讨好劳工,让劳工觉得最好不用上班就领工资,绩效最后一名和第一名应该拿一样的工资。那样的氛围完全影响到年青人努力工作的激情。”李巧如说:“创业公司养不起冗员,当时台湾的那种氛围让创业者很难生存,和我同批创业的公司,很大一批都阵亡了”。我想活下来,就只能“走出去”找机会。

  除了这几位,还有好多成功的或是奔跑在成功路上的“勇敢者”

  他们的共同经验就是找到一个好平台,例如青创基地、创业公社等,抱团发展。

  实际上多年来大陆方面一直积极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就学、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提供便利,解决实际问题,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海协会副会长叶克冬在接受海峡之声记者采访时就举例说,有降低和取消台胞特别是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执业的行业和资格限制,提供就业和实习岗位,创办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加强辅导资助力度,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和生活便利等。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表示,国台办也证实大陆将会推出一些政策给予台湾同胞“同等待遇”,这样能实现台湾民众“本地化”的愿望。还有在陆台胞的社保医保,台资中小企业贷款难等台湾民众一直关注的问题,一直都在积极解决,今年应会有实际进展。

  创业注定不是一帆风顺,总有磕磕绊绊。各类青创平台能够有效的帮助创业者度过创业初期最艰难的困境。

  截至2016年09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共授牌设立41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12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

  据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执行长林子凯介绍,创业初期,初出茅庐的他在生意上遇到了很多困惑, 甚至被经营伙伴骗去大量资金。

  “我创立了8间公司,倒掉2间。”林子凯云淡风轻地讲述,却又坦言“创业虽说没办法复制成功,但是我们可以将很多失败的经验或者可能成功的方式和模式和连续创业家去做一个交流。”

  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也认为,也对台湾创业者们十分关心,都在努力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陈云英建议,台湾青年有创业意愿前,最好先到大陆走走看看。

  她认为,如果没来过大陆就说要创业,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在了解大陆之后,再谈入驻北京、上海还是福建等其他地方,进而寻找导师培训,开始规划创业蓝图。

  当然,现在大陆许多城市都设有适合台湾青年的创业基地,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

  来自福建的全国人大代表江尔雄认为,台湾青年到大陆谋求发展的机会,包括实习、就业、创业等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摆正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她认为,台湾青年应该先到大陆实习,进而就业,如果在实习、就业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找到创业的方向,达到创业的意愿则是一桩“水到渠成”的美事。

  江尔雄指出,以目前大陆提供给青年人创业的投资空间、产业链条、生活配套等,已经没有太多的障碍了。但有一个障碍就是许多台湾青年对大陆支持他们创业的政策不了解,往往碰到问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她建议,想要“登陆”创业的台湾青年要积极主动融入大陆社会,而不是“坐享其成”,最后收获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残局。

  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提出,现在大陆还需要形成应对台湾青年创业失败的“退出机制”。创业失败时,许多台湾青年因为“碍于面子”不说自己的不好,往往会将原因归咎于其它的客观原因。

  事实上,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失败而让其他有意愿赴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对大陆产生不信任感,这才是问题。

  纪斌认为,创业初期,产品的“通路”问题需要政府帮忙打通。多渠道建立市场导入机制为产品打通销路,可以让创业初期的台湾青年心里更踏实。

  最后,小编还想叨叨两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为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对赴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来说,大陆的政策将会越来越务实和有效。

  但是,想搭上大陆经济发展的快车,可不能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侥幸心理,一定要激情与理性并重,做好吃苦准备,利用大陆政策顺势而为,才能在大陆创业大潮中“一炮打响”。

[责任编辑: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