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

2022-06-01 11: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字号

  天津蓟州区

  农家老院改出特色

  初夏雨后,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蓟州区着眼于传统农家院升级改造,通过配套实施于桥水库水源保护、国家生态储备林基地、矿山创面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改造项目,一批老旧农家院变身为特色民宿,为当地乡村旅游注入新动力。

  郭家沟村位于蓟州最北的下营镇,2012年由政府主导整体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家家户户经营农家院。2021年10月份,该村突然闭门谢客、改造升级。不愁客源的郭家沟村为何整体改造?“我们需要观念的更新。”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胡金领说,郭家沟发展旅游10年,已到瓶颈期,如不提质升级,坐吃山空只会砸了招牌、被市场淘汰。

  经过策划设计,郭家沟正式闭园升级改造。今年“五一”小长假,经历7个月蓄力的郭家沟再次与游客见面:宽敞明亮的游客中心,贯穿南北的环村水系,以及新打造的萌宠乐园、磨盘过水桥、水上乐园都让游客连连称赞。

  村里的环境大变样,经营农家院的村民也自发开始提升改造。改善外观、更新家具、改变布局,如今的郭家沟村内仍能见到提升改造的场景。“提升改造前,郭家沟村每年能接待游客15万到20万人次,提升改造后预计将吸引30万人次游客,郭家沟村会越来越好。”胡金领说。

  有了硬件,如何发掘特色民宿设计?在穿芳峪镇东水厂村,今年33岁的刘小静过去是一家老旧农家院的经营者,游客每人每天100元还包三餐,她忙碌一年收入平平。2021年,听闻蓟州区正举办民宿设计大赛,刘小静动心了。

  “开始家人不同意,认为花这么多钱去翻建农家院划不来。”刘小静说,在蓟州区文旅局帮助下,她争取到商业银行贴息贷款,2021年6月改造工程启动,房间数由8间改成6间,房间内部空间扩大,家具全换成精品。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刘小静的特色民宿每天都爆满,收入明显增加。

  蓟州区文旅局局长张文军说,经过自2020年以来,以高端精品化、中端舒适化、低端规范化为目标,全区大力实施的农家院提升改造三年行动工程,高端民宿已成为蓟州新亮点。今年,“蓟州梨园情踏青赏花亲子休闲之旅”和“蓟州遇见春天·一如‘蓟’往之旅”两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经济日报记者 周琳)

  黑龙江青冈县

  鲜食玉米成了“金棒棒”

  5月中旬,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随处能看到玉米播种的繁忙景象。在青冈,鲜食玉米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一穗穗鲜食玉米成为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棒棒”。

  “绥化鲜食玉米”是全国首例以鲜食玉米命名的地理标志产品,青冈则是绥化鲜食玉米的主产区。青冈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寒地黑土核心区,适宜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鲜食玉米甜糯品质。作为“全国鲜食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青冈着力打造“青冈玉米糯又甜”区域公共品牌。

  近年来,青冈鲜食玉米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已经形成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新型生产加工体系。青冈县蔬菜(鲜食玉米)协会会长高文祥告诉记者,今年,青冈鲜食玉米产业迎来新发展,全县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增长至17万亩,总产量将达3.74亿穗,预计产值6亿元。鲜食玉米加工企业23家,鲜食玉米年加工能力4亿穗,新增产能0.5亿穗。

  青冈县万德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阮万超告诉记者,要想保证鲜食玉米品质,离不开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和加工,在品种选择、播期确定、机械耕作、隔离种植、绿色防治、配方施肥、采摘收获、加工速冻、冷藏、包装运输等环节,形成一整套适宜鲜食玉米生产加工的技术模式。

  “青冈鲜食玉米全部采用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从采摘到加工冷冻存储,6个小时内即可完成,保证了鲜食玉米的新鲜口感。”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德才说,通过“互联网+”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了鲜食玉米全程质量监控,由青冈鲜食玉米制成的玉米粒、玉米饼等产品,丰富了百姓餐桌。

  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是目前黑龙江省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工艺先进的速冻玉米生产基地。今年,该公司种植的黏玉米超过1万亩,生产加工速冻玉米将达1亿穗。为延伸鲜食玉米产业链,企业还将投资新建紫玉米花青素提取加工项目。“2023年,花青素提取加工项目总产值预计可实现2.1亿元,实现利润1.05亿元。”尹德才说。

  为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青冈县人民政府还专门制定了《黑龙江(绥化·青冈)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4)》,提出要在普通速冻玉米棒的低端产品基础上,逐步向真空保鲜玉米、真空保鲜水果玉米、玉米浆包、鲜食玉米花青素酒及茶等多个系列拓展鲜食玉米产业链,实现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到2024年,青冈鲜食玉米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到55家,引进建设鲜食玉米精深加工企业30家,鲜食玉米精深加工能力达到4.5亿穗,冷藏能力发展到15.4万吨,推动鲜食玉米产业集群发展。

  “我们将积极支持现有龙头企业技改升级,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冷库仓储、做强精深加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引进具有一定产业规模、行业影响力的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壮大鲜食玉米产业加工企业群体,打造全省最大的鲜食玉米精深加工基地。通过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青冈县县长孙国文说。(经济日报记者 吴浩)

  宁夏贺兰县

  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5月的宁夏平原满目翠绿。清晨,紧挨农田的贺兰县城热闹起来。一车车农产品进入城南的德胜工业园区,在这里加工后,经京藏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109国道运往各地。

  贺兰县在宁夏颇具名气,不仅集聚了宁夏最多的汽车4S店,也集聚了宁夏最多的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德胜工业园区建于2002年,目标是建成新型工业城。多年来,贺兰县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引领城镇化道路,将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列为主导产业,并实现长足发展。“以二产带动一产和三产发展,贺兰县发挥了县城集聚产业、县城带动乡村的重要作用。”贺兰县发改局副局长范芮说。

  走进德胜工业园区,商铺林立,招牌耀眼。最初,这里与县城属于“两张皮”。伴随着城镇化进程,这里已与县城融为一体,产业遍地开花,“产城一体”的特点日渐凸显。

  在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作业。该公司目前已经上市的产品有枸杞干果、枸杞保健品、枸杞休闲食品、枸杞饮品四大系列70多款产品,年产值3.2亿元。

  城里忙加工,乡下忙种植。在贺兰县洪广镇,该公司1500亩的枸杞种植基地生机勃勃。这个基地为县城的工厂提供原料,季节性吸纳农民工1200多人,带动农民工收入1800多万元,有力带动了洪广镇乡村经济发展。“目前,我们正在种植基地建设枸杞小镇,目标是发展旅游业,让枸杞产品、枸杞文化和生态旅游相辉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姚卫鹤说。

  近年来,以枸杞企业为基础,贺兰县大力推进枸杞科技研发、基地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文化旅游“五位一体”发展。2021年,全县枸杞及枸杞芽菜种植面积2460亩,产值5023万元。园区枸杞相关企业共实现二三产业产值7.05亿元。

  为满足个性化、高档化、时尚化消费需求,2021年以来,贺兰县发力新食品产业,提出了打造百亿元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实现更高附加值。目前,贺兰工业园区拥有食品企业46家,涵盖乳制品、粮油、烘焙食品、酿酒等门类,规模以上企业有15家,占贺兰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8.9%,全县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68%。2021年,全县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达50.9亿元。

  加工业带动了产业的前延后伸。目前,贺兰县基本形成了优质大米、绿色蔬菜、水产、奶产业、酿酒葡萄五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特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94.5%。“按照‘一产是基点,二产是重点,三产是亮点’的发展思路,通过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贺兰县强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力促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贺兰县农业农村局吴雪玲说。(经济日报记者 拓兆兵)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