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胡石青:五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成果的五大意义

2017-11-14 09:5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两岸经济交流五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意义不仅在于经济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两岸关系由此从单向走到了双向,走到了落地生根,从台商为主发展到了遍地开花,两岸情感交流也有了好的开始。可以说,没有五年来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成果,那么我们要谈两岸关系下一步的发展,将只能是空话一句。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是在十九大报告涉及两岸关系发展的三个部分中都提到的内容。为什么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法律辞令?不仅是因为有两岸切割不断的历史纽带与文化认同存在,从现实面来说,最好的体现则是两岸相互间不断发展与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可以说,两岸关系从一开始就具有特殊性,其发展的原始动力并非简单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或社会的某一层面,而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用世界其他地区相互交流的发展规律来推论两岸关系交往的结果,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质疑并动摇两岸交流的历史进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两岸经济交流的发展是否必然引领两岸走向统一,如果按照其他经济体的交流经验来看,就难以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甚至还会有相反的结论。事实上,我们之所以推断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方向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必然会不一样,两岸经济交流发展的最终归宿必然是两岸走向统一,原因是在于两岸交流与合作不仅多了历史纽带与文化认同作为基础,“一个中国”原则也是其前提条件,这就确保了它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两岸的完全统一。由此可知,两岸经济交流发展的原始动力不仅仅是经济利益驱动,更是两岸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台商投资大陆虽然远比其对东南亚投资起步晚,却能后来居上,迅速成为台商投资的主流。从经济利益考虑,可以简单解释是因为资源要素价格比较,但更深层次的却是文化的同质性,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陆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导下,对台商投资提供不断升级的优惠政策。从2008年起的八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间,两岸签署的20多项协议中无不以“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为前提,不仅是为了要应对台海可能出现的变局,更重要的也是为了确保发展方向不动摇。对两岸来说,“一个中国”原则始终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不坚持它,两岸最多只能是“冷和”,连维持现状都做不到,更不会有不断扩大与升级的合作关系。

  基于此,再来总结五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成果的意义,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总结:

  第一,两岸经济双向交流与合作使两岸社会受惠群体大幅扩大,为深化两岸关系培养了更深厚的社会基础。

  五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双向互动持续深入,大陆经济力进入岛内,不仅是大陆经济受益,更重要的是大陆对岛内的直接采购,包括电子产品与农副产品的扩大采购与进入大陆市场便捷通道的建立,岛内不仅企业受惠,施惠对象更扩大到了普通农民群体,尤其是虱目鱼契作试点更是为建立两岸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渠道进行的有益尝试,因两岸关系发展受益的岛内社会群体向中下层延伸,使深化两岸关系有了更深厚的社会基础,这也是2016年后台海变局不同于2000年的根本原因,岛内“台独”势力对搞公开“台独”活动有了更多的忌惮。

  第二,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成败经验教训成为两岸继续深化合作的宝贵财富。

  因为岛内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变动的阻碍,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洽谈实质上有诸多障碍,这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也是值得深刻反思的。五年来虽然两岸在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不可讳言的是,岛内外敌对势力的力量仍很强大,加上理论准备不足与实务上缺乏经验,导致两岸间并未能取得更大的成果。对于未来五年这一教训的意义在于,两岸继续深化合作必须突破理论上的障碍与思想上的枷锁,做到“两岸一家亲”,本此精神,不断创新适合两岸现实与发展需要的合作新模式,才能保证两岸深化合作的顺利推进。

  第三,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成果证明了让两岸做到心灵契合是可能的。

  如前所述,五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的成果是在克服重重阻力下取得的,它证明两岸深入推动经济合作是有深厚基础与迫切需要的。按照台湾方面的统计数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2014年大陆即上升为台湾第一大进口来源,与此同时,台湾对大陆出口继续保持着第一的地位。而根据大陆海关统计数据,五年来两岸贸易总起来看仍是不断扩大,总额在2014年曾达到1983.1亿美元的历史高峰,2016年虽有下降,但也达到了1795.9亿美元,仍高于2012年的1689.6亿美元。另外,因为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观光,2010年大陆游客人数已超过台湾第二大客源地日本,2015年后更达到了后者的两倍以上,直接促成了台湾岛外游客总数破千万大关。这些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创造的经济与人员交流纪录充分说明了两岸交流发展的潜力,也说明让两岸做到心灵契合是可能的,因为除文化血脉的连接外,还有更现实的利益交流,充分证明两岸的共同性通过不断交流会不断累积,最终可以发生质的突破。

  第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推进为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虽然难免会有一些磨擦与冲突,但更多的是互利互惠,五年来两岸互蒙其利的事例不断增加。表面上看,台湾似乎有所失落,但这更多的是因为岛内制度改革的滞后所造成的,而不是因为两岸交流与合作引起的,双向交流的形成是大陆经济资源反哺台湾,台湾同胞不仅可以在大陆,也可以在岛内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和红利。由此带来的是大陆政策影响力的扩大,也为我们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从而能够更加有力地粉碎一切分裂图谋。

  第五,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开始与其他方面的交流形成了合力,为动员与号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径。

  经济交流与合作只是五年来两岸交流的一部分,它与同时展开的社会文化的交流是一体两面,都是建立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祖国完全统一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交流活动彼此形成合力,便是发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的有效路径。五年来,不断有岛内有影响力的人站出来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岛内工商界知名人士。这不是偶然的,他们都是受到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发展形势感召而起而行,虽然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不会是直线单一轨道式的,但发展的方向却是不变的。这其中一个最好的例证就是通过五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愈来愈多的台湾青年开始感受到大陆制度的优势,从而心向大陆,将择业与人生的发展重心放在了大陆,这就在根本上动摇了“台独”的社会群众基础,从而为两岸走向完全统一增加了助力。

  如果说,2008年前的两岸关系还是徘徊在起跑线的话,那么近五年就是在两岸不断深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社会文化各方面大交流从而使两岸关系大步迈进的五年,正是有了这五年进展,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其中的信心来自于我们五年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妥善应对台海变局取得的心得。

  更为关键的是,五年来两岸间同时也在进行无声的制度竞争,通过五年来的交流和开放,同样应对内外变局,大陆的坚定自信与台湾社会政治制度的低效无能完全摊在了世人面前,形成了鲜明对比。从经济到社会、文化,两岸交流格局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经济交流带来的对两岸制度优劣性评判的大翻转,成为了两岸经济交流意外也是必然的结果,大陆以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的作为保证了在推动两岸交流的过程中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两岸经济交流在客观经济规律作用下,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为两岸历史文化联结增添了更重的砝码,从而使历史文化连接不再仅仅停留在人员交流与情感互动上,而是向深度心灵契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展望未来,虽然两岸关系仍未走出层峦叠嶂的山谷,但两岸经济与文化交流却出现了超前的态势,尽管也遇到了破坏与干扰,但五年来的交流成果使我们更加有信心通过实现互利互惠,逐步增加台湾同胞福祉,从而促进两岸心灵契合,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两岸关系就一定能走出一条通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康庄大道。(作者:胡石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