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史坤杰:民进党“宪政共识”的特点与政治考量

2013-11-20 09:4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近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总结报告汇整前几次会议共识,在两岸定位方面,初步确定“以宪政共识作为两岸对话基础”。华广网19日刊载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史坤杰的评论文章分析民进党“宪政共识”的特点与政治考量。文章指出,民进党“宪政共识”仍恪守“台独”根本,玩弄文字游戏,以“宪法”模糊“一中”,以所谓“宪政共识”取代“九二共识”,以确保台湾“主权”限制两岸经贸交流,依旧是“冷饭热炒”。

  全文内容如下:

  近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总结报告汇整前几次会议共识,在两岸定位方面,初步确定“以宪政共识作为两岸对话基础”。一石激起千层浪,“宪政共识”一时成为岛内各界关注焦点,质疑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就连民进党内也是杂音四起。为何此一论述“既不叫好也不叫座”?概其与民进党以往提出的“台湾共识”、“十年政纲”、“宪法共识”等两岸论述并无二致,基本承继了民进党以往两岸论述的内涵和特点。

  一是与“台独”思想一脉相承。近年来随着两岸各界大交流、大合作局面蓬勃发展,民进党出于争取中间选民、谋求重新执政考虑,不得不顺应两岸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公开表态、党内讨论、筹组智库等方式,着手对其僵化、偏激的两岸政策进行反省和调整。但其调整方向仍沿袭了“台独”、“主权独立”、否认“九二共识”等核心思想,基本按照“台湾前途决议文”的精神论述,只在细枝末节方面进行不触及根本的技术性、策略性微调,是“新瓶装旧酒”式的“愚民”策略,在思想和理论上没有取得创新突破。此次民进党变换名词提出“宪政共识”,虽然提法有创新,但内涵无改变。“中国事务委员会”发言人郑文灿会后对此曾表示,民进党两岸政策会与时俱进调整,但“台湾前途决议文”无须改变,这番表态直接表明民进党仍死抱“台湾前途决议文”,仍死守“台独神主牌”在两岸政策上小修小补。

  二是在敏感论述上逃避躲闪。整体看民进党近年来提出的两岸论述,基本上都是以模糊策略处理民进党在理论语境及实际运作中难以解决的两岸政策问题,以含糊其辞、巧言令色的方式回避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实质性问题。对“台独”主张采取“淡化处理”策略,既不放弃也不过分凸显,在两岸论述中不碰触“台独党纲”及“正常国家决议文”,对“九二共识”、“一中原则”坚决反对,试图寻求新的共识作为两岸交流基础。此次提出的所谓“宪政共识”基本上就是谢长廷的“宪法共识”的翻版,用模糊空洞甚至可以“各自表述”的所谓“宪政”概念,回避敏感的“国家定位”问题、回避直接的统“独”问题及“九二共识”的认同与否问题,通过这种模糊策略取得和大陆交流的入场券。问题是,这种自欺欺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内容空洞无物、民众不知所云的论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困境。

  三是在经贸交流中确保所谓“主权”。近年来,虽然民进党政治上不放弃“台独”、否认“九二共识”,但对于两岸经贸交流则采取相对务实的态度,支持两岸进行经贸交流。不过强调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要“政治重于经济”、“政治为主、经贸为副”,即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所谓台湾“主权”与“台湾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宪政共识”新论述再次凸显了这一特点。党主席苏贞昌在会上表示,“城市交流不影响民进党的核心价值,民进党会支持”。“中国事务委员会”发言人郑文灿在会后表示,“两岸的交流不得伤害台湾的主权与安全,必须确保台湾的自由民主、开放的生活方式,应该以台湾的‘宪政共识’作为两岸的对话基础”。苏郑两人的此番表态表明,所谓的“宪政共识”仍脱离不了“政治为主、经贸为副”的窠臼。

  由此可见,民进党“宪政共识”仍恪守“台独”根本,玩弄文字游戏,以“宪法”模糊“一中”,以所谓“宪政共识”取代“九二共识”,以确保台湾“主权”限制两岸经贸交流,依旧是“冷饭热炒”。民进党在马当局执政困局难解和2014年“七合一”选举临近的背景下抛出此一论述,表面看是顺应民意压力和应对党内要求路线转型的呼声,实际上蕴含着深层次的政治考量。

  一是安抚深绿势力。在未放弃“台独”主张的前提下调整大陆政策,可防止深绿势力反弹,进而稳固泛绿基本盘。

  二是争取舆论支持。通过这些动作,在国际社会和岛内营造民进党愿与大陆交往的氛围,表明民进党是个负责任、紧跟时代潮流、为台湾谋福利的政党,塑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三是彰显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表明发展两岸关系并非国民党专利,民进党亦有能力处理这一问题,借此消除民众疑虑。综合这三点,其最终图谋是骗取中间选民支持,为赢得2014年“七合一”选举和2016年“大选”奠定基础。

  殊不知,民进党2012年败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实质内容的“台湾共识”败给了国民党坚持的“九二共识”,如果民进党仍抱持老旧思维续推“宪政共识”,其如意算盘势必将再现2012年的一幕,到头来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史坤杰: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