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邓允光:核四争议泛政治化百姓最伤

2011-11-18 09:2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华广网今日刊载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邓允光的文章探讨台湾地区的“核四争议”。文章指出,在岛内特殊政治生态下,核四议题早已由单纯的环保问题、经济问题变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核四争议已然演变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闹剧。

  文章摘编如下: 

  随着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战不断升温,“核四是否续建、是否运转”如同预期那样再次成为台湾蓝绿势力攻防的焦点,马英九“稳健减核”政策与蔡英文“非核家园”主张激烈碰撞,牵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情。其实,核四争议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经过无数辩论至今仍无定论,依然处于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窘境,甚至造成社会分裂、族群对立。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在岛内特殊政治生态下,核四议题早已由单纯的环保问题、经济问题变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核四争议已然演变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闹剧。 

  国际反核运动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已兴起,台湾反核运动则在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陆续动工兴建核一厂(台北县石门乡)、核二厂(台北县万里乡)、核三厂(屏东县恒春镇)。1980年,台湾当局再度提出核四计划,次年将厂址选在台北县贡寮乡盐寮。然而,随着台湾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国际核电事故的出现,核四计划从诞生起就一直充满争议。随着核能电厂逐渐落成尤其核四计划再度出炉,台湾反核运动随之兴起,逐渐成为台湾环保运动主流。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政治势力不断介入,使得这场原本只是以追求环保为目标的反核运动长期笼罩在政治恶斗的迷雾之中,一般大众始终难窥究竟。 

  在核四议题上,岛内各股势力的政治考量显然多于专业思维。就民进党看,“反核”是民进党重要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图腾,“非核家园”是民进党主要的选举口号和动员工具。自成立以来,民进党就一直高举“反核”旗帜,主导了台湾以“反核”为核心的环保运动,也吸引了大批支持者,成为民进党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近年以来,在气候变暖呼唤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世界潮流下,浓集、清洁、高效、经济的核能地位不断凸显,包括美俄在内的许多国家重新改变核能观念,有意重新发展核电。台湾亦是如此,曾经反对核四的李远哲、吕秀莲等绿营重要人士也重新正面看待核电发展。然而,“福岛核事故”爆发后,20世纪80年代“谈核色变”的情绪重新笼罩全球,使得核能观念再度变得保守,反核运动再度趋于高涨。民进党见猎心喜,高举“非核家园”旗帜,纷纷要求停建核四,煽动并主导了岛内新一波反核运动。 

  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也伺机提出废核主张,即核四“建而不用”以在2025年前实现“非核家园”,同时针对马英九“稳健减核”政策予以强烈抨击。但是,蔡英文似乎只是为反对而反对,在主张废核的同时并未提出合理可行的替代方案。而且,蔡英文核能立场反反复复、前后不一,当年担任行政主管部门副负责人时还指示“核四如期完工”,如今身为民进党候选人后就声称“当选即停核四”,明显“屁股决定脑袋”。从中不难看出,蔡英文“反核”的工具性大于理想性,“非核家园”只是骗取选票的民粹口号而非理性负责的政策目标。

  显然,政治势力的强力介入,已使核四议题由单纯的环保问题、经济问题变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核电政策若被政党利益绑架,民众利益自然无从保障。核四建了又停、停了又建,至今无法达成共识,势必付出庞大的社会成本。由于工期一再拖延,预算一路飙升,核四每台机组平均造价高达37.5亿美元,堪称全球最贵核能电厂。如果岛内政治势力无法超脱意识形态和政党利益束缚,核四争议仍将长路漫漫,由此付出的巨大社会成本将由全民买单。而且,台湾的能源状况、产业需求、环境压力及用电安全均不允许台湾冒然“废核”,核四争议泛政治化大大压缩了岛内理性探讨核电发展与核电政策的空间,如果因政治因素导致能源政策脱离实际,造成电力供应不足、电力成本上升,台湾经济发展也将遭受重挫。“非核家园”是人类美好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循序渐进,为了一党之私将其作为工具不断操弄,不负责亦不道德。(邓允光 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