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董拔萃:两岸军队携手保护同胞福祉终将实现

2010-04-09 10:44:00
来源:
字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由许历农率领的台湾新同盟会退役将领访问团一行。该访问团堪称将星云集,近20名退役上将涵盖台湾陆、海、空、宪兵等各兵种。贾庆林在接见访问团时表示,新同盟会组织台湾退役将领来访,是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一个标志,为两岸各界大交流增添了新的内涵。许历农表示,我们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主张和平统一。而许历农在前一天接受国台办主任王毅会见时表示,此行旨在增进两岸退役军人的感情交流,促进两岸军事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0年前,笔者曾以一首七律诗赋赠到福建台中灵兴宫谒祖的进香团,结句为“来日重临欣指处,渔歌互答海波平。”3年前的元旦,笔者同样是一首七律《新春感怀》,颈联为“两岸三通圆旧梦,九州一统慰先贤。”20年前,台海气氛虽稍有缓和,但暗流涌动、风诡云谲。3年前,岛内“台独”嚣张,陈水扁当局企图通过“宪改”加快“法理台独”步伐,岛内“独雾弥漫”,台海战云密布。即使如此,笔者仍始终坚信两岸同胞不会长期分离,祖国终将实现完全统一,憧憬台海风平浪静、渔歌互答的升平荣景,期盼海峡两岸三通,九州一统。

  近年来,台海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多界别,多层次的大交流全面展开,三通实现,夙愿成真。但是,由于两岸尚未正式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海峡中线之“楚河汉界”的区隔,心中的沟壑未能填平。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还需要清除障碍,排除干扰,才能营造台海如诗如画的升平景象,才能实现祖国统一的千秋大业。

  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新局不断开创,希望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呼声越来越高,并成为两岸同胞的普遍共识。自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并提出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状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有关两岸政治军事敏感议题引起广泛关注和专家学者、舆论界的热议。两岸有关部门对相关议题多有提出,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吴敦义在最近也谈到,两岸可以进行军事互信的初步接触甚至商谈。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3月17日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时再次表示,大陆方面主张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可以从两岸退役军人和专家学者交流开始。

  笔者认为,只要两岸当局对“一个中国”意涵明确地取得原则上的共识,两岸的政治互信基础即足于开启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商谈。尽管国共内战遗留问题导致两岸至今未能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但是,两岸同胞是同根同脉的骨肉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心中的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母亲,在同一屋檐下的自家兄弟,有歧见、有摩擦,但一旦需面对外侵外侮,必定手心向内,拳头对外,共同维护民族尊严和共同家园。在全国两会期间,解放军罗援少将表示两岸军人应携手维护中华民族固有疆城。香港《文汇报》在3月15日刊载《两岸共同协防南海空间大》的文章,作者并举出1974年西沙之战两岸军队有所默契的实例。可以作个假设,当台湾遭受外国入侵,大陆军方对外国侵略势力实施军事打击,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大陆受到外国军事挑衅或入侵,相信台湾军方也绝不会无动于衷,袖手旁观,更不会幸灾乐祸。

  一年多来,随着三通实现,两岸关系发展又有新的跨越。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探讨和进行条件日渐具备。事实上,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和意志经受得考验,两岸当局有相当多的理据,也有两岸广泛的民意基础,为结束敌对状态,深化和平发展,开始进行两岸的接触、交流、合作,可以特殊个案进行尝试。诸如两岸均能容易接受的海上救难,或因应两岸经贸往来的海上反走私,同样采取先易后难,由先个案处理到机制建立由退役到现役,由低阶到高层的交流,由普通的民生到敏感的军事合作等方方面面,循序渐进,假以时日,两岸军队携手捍卫中华民族的固有疆土,保护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将会如同两岸三通一样成为现实。(作者系菲律宾和统会秘书长)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