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命脉

2018年04月17日 13:40:00来源:中国台湾网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我们既要着力美化环境,又要让人民群众舒适地生活在其中,同美好环境融为一体。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引领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老子曾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它要求人们的活动尊重天地自然,尊重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地球已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而在人类出现的几千年中,却几乎摧毁了她的美貌,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强大,人类文明日渐蓬勃发展的同时,她却渐渐凋零了。在纪录片《±2℃》中,我们可以触目惊心地看到,人口的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导致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不可否认,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辉煌业绩,但问题却相伴而来,最终自食苦果的也只会是人类自己。

  生态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是一个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关系到人类长远发展的话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唯有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不遗余力地推进绿色发展,才是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双赢之策。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观念。无论是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道德观,还是道家“道生万物”的自然论,亦或是墨家“仁民爱物”的惜生理念,都体现出古代哲人就已经开始看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这句朴实而意味深长的话语,都昭示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才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在如今我们改革攻坚、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观念,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才能够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始终坚持“精准、铁腕、全面、彻底”的治污模式。一些地方敷衍塞责、伪造数据、浮于表面、借机收费等“假装治污”的乱象依然盛行。这样不仅使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还进一步催生了腐败,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的治理就必须找准问题根源,拿出“脱虚向实”的勇气,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不留后患,不让问题反弹回潮。只有坚持这样的治污模式,才能让环境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整改,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始终坚持“为绿水青山的打造永久盾牌”的制度保障。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要建立健全相关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以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同时,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此外,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必须追究其责任。要让严厉的制度成为“绿水青山”建设的最坚强的盾牌。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更要让伴随它的是青山绿水,是鸟语花香,是天朗气清,是经济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中国台湾网网友:)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