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国网聚】关心群众不能只走慰问“过场”

2018年02月07日 21:36:00来源:中国台湾网

  春节临近,各地各部门相继开展了不同名义各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有的选择为困难群众、贫困老党员送去了粮油等慰问物资,有的为退休老干部送去了慰问金。无论何种名义何种形式,都是各级党组织和各地政府关心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的一种重要方式和举措。

  但是近年来,这些不同名义不同形式的“送温暖”活动都变成了同样了味道,成为了领导干部重大节日前的“例行公事”。

  一位领导“送温暖”,需要乡镇党委政府的干部迎送接待,村社干部要提前准备待命陪同,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量和负担。不仅仅是基层干部,被送温暖的困难群众也常常被要求提前在指定地点等待领导的到来,让受助的困难群众、贫困党员也平添了烦恼。待领导匆匆而来,便是一大群人簇拥着,举着手机、照相机,只等着抓拍到领导跟困难群众说句话、握个手的照片,就乌央乌央一群人立刻打道回府。这样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慰问,这样的“走过场”式的送温暖,实在难以温暖群众的心。

  送温暖、走访慰问,是我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各级领导干部也的确真心想要在一年到头的时间点给贫困户带去节日的问候,让大家都过个好年,确实是关心群众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要摆脱这种“走过场”式的慰问,还需要丰富关心群众的方法,深入关心群众的生活,不要为了“送温暖”而“送温暖”。

  首先应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并在节日慰问之前,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征求民意,用心思考,确定好慰问的对象。不仅要给他们物质上的“温暖”,更要通过互动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冷暖,感受他们的悲喜,给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关怀,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送”的暖意。让干部群众的联系在“送”中进一步密切,这样的“送温暖”才算是名副其实。

  要做到真正关心困难群众,一方面要在节日期间将“温暖”送到家,更重要的则是把文章做在平时,做在“送温暖”活动之外。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困难群众的“困难”之因,区别不同的情况,着力在指方向、带路子、送技术上下功夫,为困难群众量身订制脱贫解困的计划和措施,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办法,在治本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引导他们早日走出困境。既送春节温暖之“鱼”,又赠脱贫解困之“渔”,才是真正的关心帮助困难群众。

  节日慰问也是一个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契机,要抓住春节慰问问需、问计、问策的好机遇,让群众的思想、人才的能量、干部的热情都能汇聚到服务发展、推动改革上来,让家乡有更大更好的发展,这才是关心群众的最好方式。(中国台湾网网友:任红凌)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