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时】共建“一带一路”的奋斗故事会越来越多

2019年04月28日 13:39:00来源:中国台湾网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台湾“中时电子报”27日刊载大陆自由作家胡勇的文章指出,大陆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一带一路”造福各国人民的故事,读来令人印象深刻。用《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方江山的话说,各国媒体应共同讲述共建“一带一路”的奋斗故事、成功故事、幸福故事和梦想故事,相信这样的故事会越来越多。

  文章摘编如下: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开幕式演讲中强调,“一带一路”要“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大陆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一带一路”造福各国人民的故事,读来令人印象深刻。

  改变年轻人命运

  新华社旗下公众号“新华国际头条”推出“成长在‘一带一路’”专栏。其中一篇的主人公是就职于一家中资企业的希腊姑娘玛丽娜?奥马尔。奥马尔大学毕业时正值希腊陷入债务危机,年轻人失业率一度突破60﹪。幸运的是,奥马尔顺利加盟了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在中远海运投资比港后,港口发展呈现新气象,经济活力与日俱增,新工作岗位不断涌现,如今已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与此同时,奥马尔的个人成长也融入了比港的发展。她不仅得到了职场上的第一次晋陞,而且还在当地高校攻读航运专业的在职研究生。

  另一个被“一带一路”改变了命运的年轻人,是来自埃及的白鑫。新华国际头条报导,大学学习中文,目前从事中阿图书互译、出版以及文化交流的白鑫回忆,“2013年是我人生及事业的重要节点”。那一年正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时刻。2013年11月,白鑫参与撰写的,专门为阿拉伯读者介绍新中国发展历程的《中国道路──奇迹与秘诀》一书正式出版,“直到现在这本书每年的印刷量还有2500至3000本。”

  更重要的是,白鑫和伙伴们创立的公司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不久后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他们的公司在阿拉伯国家有4家子公司,拥有中国员工75名,埃及本地及其他外籍员工60名。除图书音像品的翻译、出版外,白鑫的创业团队也在做翻译软件、阿拉伯语电子书库、承办中阿大型交流项目等。

  “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岗位和创业机会。上海的《新民晚报》就报导了11岁的菲律宾小学生尼科尔如何受惠于中国的科技。原来,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尼科尔的妈妈在香港担任“菲佣”,过去只能去银行给家里汇款,费时费力。随着“一带一路”加速中菲之间的资金融通,如今尼科尔的妈妈通过香港版“支付宝”,就可以直接跨境汇款给菲律宾版“支付宝”。“随时随地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3秒钟不到就能把家用,安全、准确、快速地匯到家。”

  实现共同发展

  当然,“一带一路”也少不了中国人的故事。在新华社的专栏中,正是“一带一路”倡议为一对在非洲推广中医的中国夫妇打开了事业局面。如今,位于奈及利亚阿布加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员工从刚开始的4人增加到20多人,医院注册的病人也超过了2500名。中国人创业成功,包括当地民众在内的众多病患也成为中医的受益者。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实现共同发展的案例还有中国国家电网在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的二期输电项目。据中方员工杨光亮介绍,除了巴西人得到电力,中资企业得到投资回报外,“铁塔的很多配件和导线都是巴西当地生产的,工程带动了巴西电工原材料的生产;其次它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工程还为巴西带来大量税收。”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用《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方江山的话说,各国媒体应共同讲述共建“一带一路”的奋斗故事、成功故事、幸福故事和梦想故事,相信这样的故事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张洁]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