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媒:台当局“壮台”抓错药,开放才能重振经济

2018年03月26日 13:09:00来源:中国台湾网

  综观台当局“行政院”壮台四方向八策略可以发现,台当局面对大陆“31条措施”可能引发的资金、技术及人才磁吸效应,还是倾向以对抗、围堵、竞争心态因应,并未提及任何双方合作有关的只字片语。台湾《旺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台湾已褪下亚洲四小龙光环,时空背景更迭下,台湾确实没有太多本钱可以挥霍,这是台湾主政者必须要有的基本认知。特别是面对史无前例的“31项举措”,若仍以对抗心态因应,无法转换思维务实看待两岸关系、甚或重启两岸协商大门,将可能使台湾未来的处境更加艰困。

  社评摘编如下:

  综观台当局“行政院”壮台四方向八策略可以发现,台当局面对《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可能引发的资金、技术及人才磁吸效应,还是倾向以对抗、围堵、竞争心态因应,并未提及任何双方合作有关的只字片语。民进党始终认为,大陆不是出于善意。

  先不论这些壮大台湾的策略是否有效,光是花了两个多礼拜时间,却只能提出这些陈腔滥调的政策,就不难看出现今台当局在处理两岸问题时,是多么无力且没有危机意识。如果这四大方向八大策略真的有效,过去台湾的人才外流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产业空洞化也不会一直困扰我们。显然,面对大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攻势,台当局根本搞错方向,不知道真正的解方在哪里。

  早先台湾《远见杂志》针对大陆“31条措施”的民调,希望台当局采取强力对抗并反制的民众只有3.3%,对此乐观其成的则有将近30%,甚至有超过60%的18至29岁年轻人会因此提高赴大陆意愿。此显示一般民众其实不是那么排斥大陆,也愿意接受大陆释出的善意,但台当局却不愿对此做出正面回应,选择视而不见,甚至以为关上大门、筑起高墙,就能阻止资金、技术与人才外流。鸵鸟心态,一览无遗。

  经济事务,就得回归经济本质来思考。比较利益法则,是过去全球经济加速成长的关键,也是一国或者一个地区赖以强盛壮大的铁律。特别是对两岸而言,比较利益下的专业分工,大幅减少资源配置扭曲的情况,让彼此生产更具效率,也带动双方生产力的提升。如今,台当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重拾台湾的比较利益,利用两岸的互补优势,创造专属于台湾的附加价值,而非一味地与之对抗。换句话说,台湾需要的是更高格局、更具战略的思维,除了强化自身特色,也应积极与大陆互动,让大陆深刻感受到台湾的重要性,唯有结合大陆市场,才能真正壮大台湾。

  实际做法上,大致可从两个面向切入。其一,蔡当局应该摒除成见与意识型态,好好坐下来重新谈判与协商。因为事涉两岸事务,没有正式的官方承诺与协议,只会形成跛鸭式的互动结果,甚至衍生类似的政策对抗行为。过去在马当局时期,两岸可以签署高达23个协议,就是奠基在双方互信基础上。

  其二,过去全球区域经济整合的实例清楚告诉我们,不管是欧盟、东盟或北美自贸区,只要愿意开放,就会为自身经贸带来诸多好处。相较于敌视大陆的措施,采取封锁防御举动,倒不如思考如何开放台湾市场,允许更多大陆企业及民众来台投资,甚至进一步整合两岸市场,分食两岸市场大饼。因为只有在双向流通的过程中,台湾才有机会建立自己的优势。有舍才有得,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台湾地区不怕大与陆竞争,怕的是封闭保守的心态,把自己竞争力一点一滴地消磨殆尽。做为一个出口导向的海岛型经济体,过往台湾经济奇迹的诞生,就是源于市场开放,没道理现在却反其道而行。当然,这一切还是得取决于台当局看待大陆的心态。

  台湾地区已褪下亚洲四小龙光环,时空背景更迭下,台湾确实没有太多本钱可以挥霍,这是台湾主政者必须要有的基本认知。特别是面对史无前例的“31项举措”,若仍以对抗心态因应,无法转换思维务实看待两岸关系、甚或重启两岸协商大门,将可能使台湾未来的处境更加艰困,毕竟,时间并不站在台湾这边。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