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李逸舟:稳步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7年12月07日 08:40:00A

李逸舟:全面把握两岸关系阶段性特征 稳步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在习近平擘划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方略中,台湾问题无疑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邓小平确立的和平统一方针及我党长期实践探索基础上,针对两岸关系与对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论述,形成了以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系统完整的对台思想,从根本上明确了怎样实现和平统一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一思想,其意义不仅在于积极稳妥应对了近年台湾政局出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从全局与战略高度,全面把握两岸关系阶段性特征,科学研判台海发展大势,作出了“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变化”等一系列战略决断。当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对台思想,首先要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历史方位,全面理解两岸关系阶段性特征,满怀信心、稳步有效地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现阶段两岸关系基本特征之一:民族复兴波澜壮阔、影响无远弗届,从根本上决定着两岸关系发展方向

  《矛盾论》有言: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着的两方面的基本形态是发展不平衡,双方力量的增减程度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与过程。

  在两岸关系这对矛盾中,无论是体量大小、实力对比、发展前景诸方面各领域,大陆无疑都处于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十八大以来,民族复兴大业全方位布局,大陆已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二十多倍于台湾;量子通讯、自造航母、高铁输出、大飞机等高端科技大面积涌现;国防建设突破性进展,提供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能力。整体实力的巨大跃升,不仅日益实现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宏梦,同时从方方面面形成对台湾前所未有的涵盖与磁吸,日益将台湾吸纳包涵进民族复兴的总体进程。

  整体实力的跃升,极大地促进着社会文明与软实力的进步,进一步昭示未来诱人的前景。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倡导与结构性复建,幸福的物质属性开始向富而好礼、人的全面发展转型晋级。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在脱贫攻坚、社会改革中日益彰显。铁腕反腐、割疮清痈的行动展现出社会正义、依法治国的发展方向。基本社会政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日益焕发出植根国情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外部世界包括西方舆论对我道路与民主的正面评价日益增多。这无疑都将不断增强对台湾人民的吸引与感召。

  实力发展与社会进步,也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影响。今年年初中美关系与美对台政策一度出现摆荡;但我镇定以对,中美关系很快回归常轨,美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国际上一个中国的格局持续稳固。

  以上种种,决定了两岸关系基本态势与发展方向。尽管两岸关系中新出现某些负面不利因素,我们必须对“台独”万般警惕;但综合国力包括国防军事实力的巨大提升,使“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遏制台独”,翦灭“台独”的任何蠢动与冒险。“台独”分子曾经哀叹的“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大格局没有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

  现阶段两岸关系基本特征之二:我和平统一理论建构成熟,“一中原则”下合情合理的统一道路预示两岸关系将再上新阶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台湾问题的直接了解与深刻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标志着我党和平统一思想理论的成熟完善与建构合龙,实现了质的飞跃。其要者,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台湾问题与国家总体战略的辩证关系,对台工作作为全局的一部分服从服务于两个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大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历史必然。二是确立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统一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和平发展的目标指向,也进一步纳入台湾民众希望渐进统一的现实意愿;实现了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内在统一,强化了合作双赢的内涵。与此相应,升华统一目标,“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三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两岸同属一中的原则。“一中”就是“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同属”就是合情合理处理双方政治关系,双方地位平等、相互尊重,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共同促进与达成统一。四是揭示“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这既包括国力发展壮大的物的因素,又包含社会文明整体进步的全方位内涵,表明了对自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目标的巨大自信。

  2015年11月举行的“习马会”,是习近平对台思想的一次重要实践,在两岸关系历史进程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时国民党败选的征兆已至为明显,目的为何?“习马会”以一种最简单也最智慧的形式----两岸领导人的名义,解决了长期以来双方在相互定位问题上的争执,也搁置了双方在“九二共识”表述上的某种分歧,实现了双方最高层次政治关系的“合情合理安排”。这为今后两岸政治互动与协商谈判示范了模式,极大地化解了所谓“深水区”政治难题。同时,在民进党即将上台的情况下,“习马会”在全世界范围再度确认两岸同属一中、终归要统一;而“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中,两岸关系就可以突破以往各种羁绊,走上更广阔道路。

  以上显示,习近平对台思想及其相关实践,已经全程打通一中原则基础上两岸合情合理的统一道路;只要台湾方面重新回到双方原有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长线看,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前景乐观。

  现阶段两岸关系基本特征之三:民进党上台造成紧张倒退,但“台独”势力不可能冲破“一中”基本格局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湾全面执政,打破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既有政治基础,导致两岸关系的紧张与倒退。去年以来,两岸两会协商谈判中止,台湾方面陆委会与国台办沟通联系机制停顿,大陆先后和冈比亚、巴拿马等国建交,两岸重陷紧张对抗。蔡英文虽声称在含有两岸同属一中意涵的“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下处理两岸关系,并“承认”1992年两岸商谈的历史事实及所达致的“共同认知”等等,但对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始终模糊以对。同时,当局有关部门陆续推出“去蒋化”、取消遥祭黄帝陵、推动新历史课纲、推动官方语言多元化、调降文言文比例等被视为“去中国化”的举措,岛内外对两岸关系及台湾问题的忧虑不断加深。显然,未来两岸关系如何发展,端视台湾当局能否对一中原则、“九二共识”作出正确的回答。

  但同时,我们对形势也不必过于悲观。

  首先,台湾民众选举民进党上台,相当多的人并非支持民进党搞“台独”。笔者2015年针对台湾大选所作预判中曾预言:民进党全面执政后,岛内多年来不断下降的中国人认同反而将触底回升。这已被去年以来岛内各种民调所证实。也就是说,民进党得以上台,并不是统独斗争的结果,而是岛内内部矛盾所决定;长期以来台湾内部的主要矛盾是政权的本土化问题,是蓝绿阵营围绕政权争夺进行的斗争,而所谓统独的“民意”则始终随着这个斗争的起伏而起伏。

  其次,民进党上台的前提之一,是选举过程中一再表示“中道理性”、靠拢中间道路,主张维持现状,依循“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这实际成为台湾民众投票的一个条件,因而也构成对其施政的牵制。

  再次,台湾当局有关部门推行的各种“去中国化”行为,最具危害性的是历史课纲问题,必须高度警惕,跟踪盯紧。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一些举动更多反映的是台湾内部长期矛盾与历史恩怨,我们也无须凡事有“井绳”效应。自马英九以降很多有识之士普遍指出,由于台湾人讲汉语写汉字、全面承袭中华传统习俗,“去中国化”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随着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去中国化”必将被两岸融合大潮所淹灭。

  最后,国际间一个中国的基本格局日形稳固。美国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台独”在国际间不可能得到多少支持。去年以来涉台外交出现的一系列事例,充分反映大局操之在我。“台独”势力不可能冲破一中铜墙铁壁。

  综上,“台独”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将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实际上,在此大格局下,我们要求于台湾方面的,关键是一种态度;台湾方面如何取舍,更多牵涉的是台湾经济的荣枯与台湾人民的福祉,现阶段对大陆的建设发展其实无关宏旨。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相信台湾人民最终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结语

  民族复兴大业蓬勃发展、习近平对台思想形成并付诸实践,使两岸关系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坚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道路,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把握两岸关系阶段性特征,满怀信心、稳步扎实地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沿着融合统一的道路不断向前迈进。也希望台湾人民把握历史机遇,早日投身民族复兴大业,为再造中华辉煌共同作出贡献。

  两岸分离始于民族弱乱,必将终于民族复兴。(本文作者李逸舟为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前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

责任编辑:王鑫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