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走进黑龙江——生态环境

2021-01-22 14:05:00
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生态区域分布

  重要生态功能区

  各类功能区的分布

  黑龙江省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生态功能区有29个,分别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面积共约29.83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功能区共有11个,分别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大部分地区、小兴安岭的伊春地区以及张广才岭的南部地区,面积共约13.04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具有土壤保持功能的生态功能区有27个,分别分布在省内各较大河流的流域地区,面积共约29.59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具有沙漠化控制功能的生态功能区有6个,分布在松嫩平原的西部地区,面积共约4.73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具有防洪蓄洪功能的生态功能区有11个,其中洪泛功能区有6个,分别分布在三江平原的北部地区和松嫩平原的西部地区,面积共约5.61万平方公里;蓄滞洪功能区1个,为松嫩平原西南部沙化与盐渍化控制生态区,面积1.42万平方公里;防洪保护功能区有6个,为黑龙江省的各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面积共约3.94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具有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功能的生态功能区有23个,分布较为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小兴安岭及张广才岭的南部地区,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有零散分布,面积共约20.94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具有产品提供功能的生态功能区有13个,分别分布在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的大部分地区,面积共约13.40万平方公里。

  重要生态功能区概述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3个)

  黑龙江—呼玛河源头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本区地处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北坡,总面积27636平方公里,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有我国唯一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种群,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基因库保护的重要地区。本区生态环境若遭到破坏,不但其生物多样性会明显下降,濒危物种受到威胁,其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景观也将不复存在。该区的破坏还将直接影响与其紧邻的松嫩平原的区域环境及气候,对该区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汤旺河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由伊春市和铁力市东南段的山地组成,总面积22372平方公里。该区自然资源丰富、植被群落类型复杂多样,分布有大片较原始的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目前保存下来最为典型和完整的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之一,也是中国和亚洲东北部很具代表性的温带原始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区。复杂的生境条件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本区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重要屏障,在地理位置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本区生态环境若遭到破坏,不但自身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对于西部地区的荒漠化、东部三江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也会造成重要的影响。

  松花江下游南部农、牧业与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东部,总面积12369平方公里。该区是我省湿地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分布区,也是我国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关键地区之一。该区内湿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许多珍稀濒危动物,尤其是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是重要的湿地物种基因库和种群资源圃。本区生态环境若遭到破坏,则无异于对区内面积不断减少的湿地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对于其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1个)

  大兴安岭嫩江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该区为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土地面积是19008平方公里。嫩江是松花江的最大支流,是松花江水系的北源,嫩江流域面积达26.78万平方公里,其形成的松嫩平原更是我省乃至我国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区的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嫩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保护该区的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能力,可以有效的保护嫩江的水生态环境,进而对改善松花江水质产生影响,也对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3个)

  黑河地区东北部林、农业与界江国土保护生态功能区

  本区地处小兴安岭的北麓,由黑河市的东部、孙吴县和逊克县的北部组成,总面积16502平方公里。该区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隔黑龙江相望,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比较发达。由于该区的黑龙江国土流失较为严重,对该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可以减少国土流失面积,间接就等于我国每年增加了一定的国土面积,这对于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

  挠力河下游林、农业与湿地及界江国土保护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东部的饶河县,总面积6765平方公里。该区内有界河乌苏里江,在我国界内的堤岸坍塌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我国国土的大面积流失。若不对该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国土流失将继续进行并且会逐渐加剧,最终威胁我国的领土安全,保护该区域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松嫩平原中部农业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本区由黑龙江省中部的绥化市、望奎县、巴彦县、木兰县、依安县、明水县、青冈县、兰西县、克山县、克东县和拜泉县组成,总面积31460平方公里。该区的地形与气候等因素使得该区成为水土流失较重地区,区内的大面积有机土壤被雨水冲走,使得农业生产发展较慢。若不对该区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该区剩下的就只有盐碱地和没有肥力的土壤,这对于在该区劳作的农民是非常大的打击,不但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影响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后果极其严重并无法挽回。

  沙漠化控制重要生态功能区(1个)

  嫩江下游湿地保护与沙化和盐渍化控制生态功能区

  本区由黑龙江省西南部的肇源县、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和泰来县组成,总面积14200平方公里。该区在历史上为牛、羊的放牧区,目前土壤裸露区域较多,加之降水较少、土壤干旱,使的土壤质量下降,土地沙化严重。该区的草原生态环境若继续遭到破坏,则沙漠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恶化,沙漠化面积也将不断扩大,不但影响到本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也将影响到大庆市等周围地区的沙漠化和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哈尔滨市的生态环境安全,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防洪蓄洪重要生态功能区

  全省重要洪泛功能区2个,重要蓄滞洪功能区1个,重要防洪功能区2个。

  重要洪泛功能区

  松花江下游北部农业与沙化控制及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东北部,由汤原县的东南部、鹤岗市的南部、萝北县的南部和绥滨县组成,总面积约6200平方公里。该区地势平坦,多低洼处,排水较为困难,且区内春、夏两季雨水较为密集、雨量大,易形成洪泛区。本区为产粮大区,若不对该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会严重危害到区内农作物的生长,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给其周围地区正常工作带来严重的威胁。

  抚平原农业与湿地及界江国土保护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东部,由同江市和抚远县组成,总面积11212平方公里。该区地处平原,排水不畅,且区内雨季降水量较大,多发暴雨,易在区内形成洪灾。本区土壤肥沃,适于农作物的种植,若本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给区内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困难,从而也会影响到周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重要蓄滞洪功能区

  嫩江下游湿地保护与沙化和盐渍化控制生态功能区

  本区由黑龙江省西南部的肇源县、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和泰来县组成,总面积14200平方公里。该区内工业、农业等设施较少,其东部地区的胖头泡为水利部门指定的蓄滞洪区,它是黑龙江省境内松花江上游唯一的蓄滞洪区。若本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则洪灾发生时,本区的蓄滞洪功能将不能充分发挥,无法有效的实现疏缓其周围地区洪水的目的,使洪水的危害程度加重、损失加大,这对本区和周围地区,特别是对哈尔滨市的威胁都是非常严重的。

  重要防洪保护功能区

  哈尔滨市区城市与城郊农业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哈尔滨市,总面积4280平方公里。

  哈尔滨市为黑龙江省的第一大城市,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该区防洪功能进行有效保护,可使该区不受洪水的影响,不仅可以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更可以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救灾工作,对全省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庆地区矿业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大庆市,总面积5170平方公里。该区为大庆油田的所在地,其出产的石油供往全国各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若不对该区的防洪功能进行有效保护,则会给区内的经济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造成油田减产或停产,不仅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也会对全国的经济增长形成阻碍,甚至会影响到全社会的稳定。

  自然人文景观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4个)

  兴凯湖农、牧、渔业与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东南部的密山市,总面积7843平方公里。兴凯湖是古代火山爆发后,因地势陷落积水而行成的,为中俄界湖。兴凯湖由大、小两湖组成,小兴凯湖温柔恬静,鱼跃鸟飞,大兴凯湖烟波浩淼,气势磅礴。兴凯湖是一座集防洪蓄水排涝、灌溉及旅游等多功能的天然水体。该区生态环境若遭到破坏,不但其自然景观被毁坏、周围的生物失去栖息的环境,同时也会对中俄两国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镜泊湖林、农业适度发展与生态旅游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东南部的宁安市,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本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较多,其中著名的镜泊湖是世界第二高山堰塞湖,是一座保持完整的火山博物馆,镜泊湖瀑布撼人心魄,蔚为壮观,自然风光美丽迷人,是一处人间仙境。该区生态环境若遭到破坏,其独特的景观将不复存在,人们从此失去一个度假休闲的好去处,这既是我们的遗憾,也将是子孙后代的遗憾。同时也将对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构成威胁,并且影响到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乌河上游水源涵养与地质遗迹保护生态功能区

  本区由黑龙江省北部的北安市和五大连池市组成,总面积12000平方公里。该区保存有我国最典型、最完整的火山地质现象和景观,区内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对许多疾病有良好的医疗作用,是一处旅游胜地。该区生态环境若因保护不利而被破坏,区内宝贵的地质遗迹将遭到灭顶之灾,并且无法恢复。周围植被的减少,也对水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威胁,从而影响矿泉水的水质。该区的经济将遭受巨大打击,对于我国以及世界的地质研究工作也将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齐齐哈尔市城镇与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齐齐哈尔市,总面积4365平方公里。该区有我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湿地,在这片湿地上物种丰富,各种珍禽异兽和睦相处,区内以鹤类居多,建有国家级丹顶鹤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该区生态环境若遭到破坏,将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丹顶鹤等珍贵鸟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这种情况也将影响到周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产品提供重要生态功能区(1个)

  阿河流域农业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本区由黑龙江省南部的双城市和五常市西北部和阿城的西北部组成,总面积6200平方公里。该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本区粮食产量高、质量好,对我省的粮食生产贡献较大。对该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可以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加速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有着巨大的影响。

  环境保护

  2019年,全省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攻坚13场标志性战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3.3%,同比升高0.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稳定达标;62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6.1%,同比升高16.1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优先保护类占比达到96.65%。

  全省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化燃煤污染管控,强化工业污染治理,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淘汰燃煤小锅炉,淘汰老旧车,查处整改成品油市场,加快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整治“散乱污”企业,加强机动车环保达标核查。实行“全域全时段全面”秸秆露天禁烧,开展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督查,督查一至四级网格1万余个,秸秆禁烧取得决定性胜利;坚持以禁促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完善预警分级标准、应急减排措施及哈大绥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机制,积极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全省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依法管控和协同治理,开展水质不达标流域专项执法检查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成功消除阿什河、倭肯河、梧桐河劣V类水体。坚持“百姓水缸不能脏”,有效保护水源地,划分调整407个水源保护区,完成17个市级和26处县(区)级水源地问题整改整治,推进水源水质达标替代工程,累计完成40个黑臭水体治理。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7.6万吨/日,新建改造排水管网571公里。

  全省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全省1.9亿亩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20%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有效加强风险管控。推进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全省固体废物“零进口”。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制定《黑龙江省城乡固体废物分类治理布局规划(2019-2035年)》,加快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深入开展黑土地保护专项行动,推广“一翻两免”等综合技术措施,开展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排查整治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切断进入农田链条,确保了粮食安全。

  全省农村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大力治理农业农村污染,全面打响美丽乡村保卫战。完成300个建制村环境整治任务,统筹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革命建设,农村改厕13.25万户;生活垃圾治理试点地区基本达到“五有”要求;制定实施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启动实施45个水源地保护区内村屯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深入实施农业“三减”行动,“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达到4000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达到1.96亿亩;建设2000个农作物重大病虫乡村监测点,形成基本覆盖全省农区的监测网络。加大畜禽污染防治力度,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85%。

  全省生态安全有效保障,不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持续打好原生态保卫战。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完成营造林1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23%;落实草原禁牧制度,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7.6%。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专项行动,组织排查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制定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草规划,完成退耕还湿6.9万亩;启动实施黑瞎子岛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投资3857万元推进界江界河沿岸水土保持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建设,小兴安岭—三江平原项目被纳入国家第三批试点范围。

  全省治理体系和能力稳步提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各市地均出台改革方案并推进落实;加快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提前完成排污许可证2019年度核发任务;扎实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三线一单”编制取得初步成果。全面强化环境监测、信息技术等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新建水、气自动监测站,哈尔滨大气超级站建成运行;完成污染源普查重点任务,加强科研院所成果应用,水、气、土等领域成果显著;落实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向公众开放环保设施,推进信息政务公开,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提高法治化治理水平,制发《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实施细则》,建立联防联治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制裁和惩处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责任编辑:陈文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