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经济展望:增速8%左右或成常态?

时间:2013-01-22 10:30   来源:半月谈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finance.chinanews.com/cr/2013/0122/954934228.jpg" /></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font></p>
<p>  7.8%,这是2012年度中国GDP的增长幅度。在经历了多年的“保八”目标之后,国家统计局在上周五公布的这个数字难免带着几分特殊——它也许象征着我们正在告别某种“数字上的习惯”。甚至许多经济分析人士在经济增长“破八”之后反而“长出了一口气”,这一体现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之后“新导向”唤起的新期待。</p>
<p>  顶住来自国内国外的各种压力,中国经济驶过了乱流激荡的2012。未来经济增速放缓的势头是否还将延续?我们又如何实现没有水分、实实在在的增长?甚至在2013以及更长久的时间内开启一段“更有效益、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航程?</p>
<p>  <strong>2012:探底企稳 意义不凡</strong></p>
<p>  2012年被定义为“不平凡”和“复杂”的一年。从2011年开始,GDP连续7个季度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稳增长”承受巨大压力。分季度看,2012年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结束回落态势增长7.9%。</p>
<p>  专家表示,四季度经济趋稳,主要是随着各项政策措施和投资项目的进一步落实到位,去库存因素影响减少的影响。“在前期逆周期政策干预下,目前经济已阶段性企稳,”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p>
<p>  在四季度经济继续回升背景下,2012年全年经济增长7.5%的目标实现无碍。统计局18日发布初步核算数据,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高出年初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p>
<p>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在2012年一方面面对外需弱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对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的挑战,所以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增大。</p>
<p>  “2012年经济结构调整有了新进展。”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最终消费对GDP贡献是51.8%,资本形成贡献50.4%,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贡献-2.2%。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最终消费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1.4个百分点。</p>
<p>  分析认为,这一数据表明,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从过去过度依赖投资转向平衡的依赖投资、消费和进出口,长期以来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和鼓励增加消费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p>
<p>  与此同时,相比于工业、消费和投资同比增速的全线回落,去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收入增速跑赢GDP。具体来看,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9.6%和10.7%。</p>
<p>  “总体来说,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p>
<p>  <strong>经济增速整体下台阶,8%左右或成常态?</strong></p>
<p>  去年年初,多数人预计中国经济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增长8%-9%。但事实与预计几乎完全相反: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分别为8.1%、7.6%和7.4%。在“稳增长”政策助推下,四季度才回升至7.9%。</p>
<p>  查阅统计资料可发现,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从未低于8%。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从未低于9%。2012年7.8%的数据,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速整体下了一个台阶。</p>
<p>  “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环境下,我国进入经济低谷不可避免,去年能保持7.8%的增速已经很不容易了。”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科智讯专家汪德华指出。</p>
<p>  还有不少观点认为,从人口、土地和资源环境各种要素的变化看,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很低,8%左右的增速可能是一个常态。</p>
<p>  在增速下滑的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改善趋势。这表现为:对外需的依赖度进一步降低。2012年,我国的外贸增速下滑至6.2%,对GDP的贡献率为-2.2%。今年出口虽然会有所回升,但普遍预计也只有8%-10%的水平。</p>
<p>  其次是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三驾马车的主动力。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最终消费对GDP贡献是51.8%,资本形成贡献50.4%,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贡献-2.2%。</p>
<p>  值得期待的是,我国居民的负债水平比较低,未来有从银行增加贷款的空间。而消费信贷的发展,将进一步拉动内需。此外,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增速跑赢GDP,只有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扩大消费才有基础。</p>
<p>  <strong>2013:防范风险 企稳回升进行时</strong></p>
<p>  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变成现实,展望2013年中国经济,市场态度普遍相对乐观,认为在前期调控政策效果的支撑下,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温和回升。市场普遍预计,2013年去年增速可能达到8%-8.3%左右。</p>
<p>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近期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继续温和复苏,特别是国内需求在经济政策放宽的刺激下有较快增长;同时制造行业库存压力继续减轻,工业企业的利润回升也将间接增加工业企业的投资意向。</p>
<p>  但另一方面,2013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2012年12月PMI为50.6,较低于市场预期。虽然显示中国经济出现了低位回升态势,然而关键指标如生产和出口订单则比去年11月下降,显示经济复苏还是相对较弱,并没有强劲反弹。</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与此同时,物价反弹是今年经济的一个隐忧。不少机构预计,今年我国的通胀水平将从去年的2.6%上升至3.5%。“因为通胀的回升,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没有降息的空间。为了防止负利率的情况出现,今年下半年有加息的可能。”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说。</p>
<p>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压力将呈现长期、刚性特点。同时,交通银行研究报告指出,今年在国内需求回升、猪肉价格进入上行周期以及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下,物价将进入新的上行周期。此外,主要发达国家继续实施量化宽松也易造成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不容忽视。</p>
<p>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尽管2013年经济增速有望小幅回升,但受地方政府换届等因素影响,2013年还要特别注意防范风险,警惕投资过热。</p>
<p>  需要看到,国际经济环境依然曲折复杂,国内经济也存在不持续、不协调的矛盾,资源、环境、劳动力等制约因素的力度有所加强。不过,支撑我国经济中长期高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13年我国经济会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会延续2012年四季度呈现的比较明显的企稳回升势头。</p>
<p>  关于今年的经济形势,多数专家的看法是将延续去年末以来的温和回升态势。汪涛表示,温和回升的动力来自于三方面:基建投资会有所增长,最新公布的2013年铁路投资达到6500亿元,比去年三次上调后还高200亿元。</p>
<p>  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一定程度复苏。随着房地产销售的回暖,今年新开工会增加。虽然限购将继续,但预计不会推出全国性的房产税。</p>
<p>  此外,随着去库存化结束,工业企业的盈利将摆脱负增长局面,呈现向好趋势。</p>
<p>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工业化,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内部根本动力,这个动力现在和未来都基本没发生变化,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战略机遇期的根本原因。</p>
<p>  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考验经济发展的变化已经发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开始扭转,资源供给和生态容忍度趋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环境要求更加严格……这些变化决定了我国经济不能也不应该再保持此前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应该保持一种持续、平稳、健康的速度。</p>
<p>  <strong>增长“挤水” 我们需要“实实在在”</strong></p>
<p>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日前曾指出,中国经济存在三类“水分”:外延式、内涵式和生态破坏。他认为,从专业角度上看,表现为瞎编数据的“人造水分”已经大规模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水分,主要不是指统计数据的水分。</p>
<p>  增长的外延式水分,是指未形成现实生产能力、或者虽然形成产能但却是过剩产能的投资,即不能形成有效供应的投资。“如果投资不能顺利地形成生产能力,变成‘胡子工程’甚至是‘豆腐渣工程’;如果生产出的东西形成积压卖不出去,而且是在大量人群收入水平未能提高,从而消费力不足的同时出现产能过剩和产品积压,与这两种状况对应的经济增长便是‘水分’。”李扬说。</p>
<p>  增长的内涵水分,则是指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损失,即以过多的投入而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带来经济增长。“在发展生产和各项事业过程中,比较多地强调投入甚至不计成本地投入,强调增加贷款、减免税收、‘给政策’等等,但很少顾及产出,更很少考量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李扬表示。</p>
<p>  生态破坏的水分,是指扣除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p>
<p>  那么怎样去除经济增长中的这些水分?目前来看,至少有两大行动已经展开。</p>
<p>  首先,去除非正常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党的十八大后,中央要求改进作风,会议不摆放花草,导致一些花卉市场的消费大幅下滑。此外,高级烟、高级酒和高级宾馆的消费也受到冲击。在一些大城市,高档饭店的接待量下滑了50%。</p>
<p>  汪德华指出,这些非正常高消费消失后,短期内经济增长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如果政府能把限制三公消费省下的钱投向民生,让百姓更放心地花钱,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会更大、更健康。</p>
<p>  其次,防止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今年开年以来,严重的水污染、雾霾现象,威胁着居民身体健康和交通出行。修复被破坏的环境,无疑要付出巨大代价。李扬的研究显示,如果扣除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我国的真实经济增速仅有5%左右。这意味着,至少4个百分点的增长是无效的。</p>
<p>  对此,十八大已提出“五位一体”的方针,与以往相比增加了生态文明。今年作为十八大后的第一年,各地将努力实施“美丽中国”的蓝图。</p>
<p>  在去掉水分之后,未来我国还将通过收入分配、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和GDP的同步增长,让经济发展释放更多正能量。</p>
<p>  <strong>“无水”蛋糕要做大 分好蛋糕为惠民</strong></p>
<p>  对于当前中国的基尼系数,成为时下又一个讨论热点。在18日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年到2011年我国居民基尼系数。这是国家统计局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对原有的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制度进行了改革,按照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记帐,计算得出的2003年到2011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p>
<p>  数据显示,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是0.485,2006年是0.487,2007年是0.484,2008年是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是0.490,2010年是0.481,2011年是0.477,2012年是0.474。</p>
<p>  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因为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不算低;另一方面说明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政府采取惠民生的有力措施,我国的基尼系数从最高点开始逐步回落。</p>
<p>  马建堂谈到:“经济发展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分好这块蛋糕。”</p>
<p>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上,大概有3倍,优化我国的基尼系数,分配好经济发展这块蛋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首要工作。可喜的一点是,尽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3倍的差距,但是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已经连续第三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民收入提高是因为这几年打工收入、农产品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都有所增加。</p>
<p>  其中,打工收入是增量最大的一块,数据显示,去年农民工总量增长了3.9%,农民工月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1.8%。其次是售卖农产品的收入,不仅表现在量的增加还表现在价格的上涨。在转移性收入方面,去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去年,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增幅为21.9%。</p>
<p>  这些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在2013年和未来时期内,伴随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地发展,会逐步加强,再加上城镇化的推力,城乡各个方面的差距都将逐步缩短,更好地分配经济社会发展这块蛋糕的愿景并不遥远。(半月谈网/记者 陈雯瑾 侯雪静 何欣荣 王淑娟 张欢)</p>
编辑:雍紫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