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坛 | 博客
官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于论坛 | 最新播报 | 视频·直播 | 重要发布 | 重要讲话 | 人物访谈 | 嘉宾风采 | 论坛花絮 | 评论反应
中国台湾网专稿 | 主题论坛 | 论坛城市 | 现场图片 | 背景资料 | 关注海西 | 闽台交流 | BBS | VIP | 第四届 | 第三届 第二届 第一届
  海峡论坛官方网站 -- 最新播报

涓滴汇流——两岸乡村农田水利建设交流会侧记

时间:2013-06-26 11:51   来源:团结报

  160多位来自台湾中南部的农民和农会、农田水利会成员,乘坐飞机来到金门,再通过“小三通”到达了厦门东渡码头。从厦门乘上大巴车,穿过近20个隧道,行驶约1千多公里的山路,终于辗转到达了目的地——福建省三明市。

  6月17日至19日,这些台胞来到这里参加由民革中央、水利部联合举办的第五届海峡论坛·两岸乡村农田水利建设交流会。

  一路上,爬山路、走田地、乘轮船……有台湾嘉宾打趣道,这次终于实现了交通工具“水陆空”全体验的梦想。

  6月19日,活动落下帷幕,部分大陆嘉宾与160多位台湾客人在东渡码头依依惜别,这段特殊的旅程在他们心中烙下了深刻与温暖。

  走进田间地头

  6月16日,三明市万安乡将乐果蔬基地迎来了一批戴着米黄色草帽、有着浓浓闽南口音的台湾乡亲。大家一边走一边观摩,“大棚搭建的高度是多少”“一天要哪些时刻灌溉”“滴漏是怎么处理的”……一串儿农业水利问题此起彼伏在一片片绿油油的田地。

  来自屏东的庄先生,堪称是“最认真的学生”。尽管参观的时间不长,但庄先生与当地的农民小伙儿在田头交流至离开。庄先生说,他是种植芒果的,这次的交流会“最有趣也最有意义”,让他真正走进大陆农民兄弟的田间,去了解观察大陆的农业技术。

  在密密麻麻的“草帽群”中,不难发现一位步履略微缓慢、戴着墨镜、穿着黑红色相间的长裙的老婆婆。她双手拄着登山杖,一边看着田地里的蔬菜,一边与周围的人探讨种菜问题。

  听她讲出一个个农田水利的专业问题,也许你很难想象这位婆婆就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这块地上的菜种得太密了,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在台湾一般会把这小块地再分两排,这样多出一条沟渠,更加利于灌溉。”张晓风与当地的农民说起台湾蔬菜的灌溉方式。

  今年已72岁的张晓风,第一次走进大陆农民兄弟的田间地头感受乡土。她说,这让她意犹未尽。

  在车上了解大陆

  尽管很多嘉宾并非第一次来大陆,但仍抓紧一切时间去打听令他们好奇的事。一坐上车,一些台湾乡亲开始问起一连串的“为什么”。

  一位来自台南农业联合会的林会长,一上车见到记者就开始打听大陆的高考制度以及大陆高校的情况。

  “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民革吗?”由于很多台湾嘉宾对民革历史以及大陆民主党派很感兴趣,于是民革中央联络部副部长杨海燕便在行驶的汽车上给大家介绍了民革等八个民主党派,以及大陆的多党合作制度。

  “以前都不知道大陆原来有八个民主党派,这次的行程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大陆。”台中农业生产基地的张女士说。

  “你们每年分股得到多少红利”、“这里一间屋子一般多少钱”……6月18日,当大家来到泰宁县农舍走访时,台湾嘉宾对于泰宁农舍的新管理模式很感兴趣。当得知当地农舍联合起来经营,并获得很大收益时,大家都竖起拇指称“赞”!

  “我们是‘亲同’诶!”参访过程中,台湾嘉南农田水利会的王金标先生突然指着身旁工作人员小王的工作牌叫起来。王金标先生解释说,“亲同”就是同一个姓氏的意思。“咱俩都姓王,几百年前也许是一家呢!”

  一份特殊的礼物

  “民革领导亲接机,倍感亲切与荣耀,生活起居照顾周, 水利建设互交流,成果丰硕相互惠。沙县小吃齿留香,闻名全国人称赞,大金湖上好风光,只叹行程太短促,期盼来日再重游。”

  一张白纸上,10行打油诗,胖乎乎的字体,配上可爱的插画,落款为“嘉义·刘鲁义”。

  这是台中农业生产基地种苗生产管理师刘鲁义送给民革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说起自己的名字,刘鲁义说,“顾名思义,鲁代表我祖籍山东,义代表我在台湾嘉义出生。我家现在还有亲戚在北京,应该是在朝阳区。”他给自己的打油诗取名“滴水可成湖”,问其缘由,他说,“这次活动与水利有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水滴,汇聚到一起就会形成大力量。”

  确实,一颗水滴可以折射一束阳光,千万颗水滴便能折射出万丈光芒;一颗水滴也许渺小,可千万颗水滴便能汇聚成湖、成海。而海峡论坛中的每一位乡亲,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颗小水滴,汇聚到一起,定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聚集正能量。(记者 程姝)


分享到:
编辑: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