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坛 | 博客
官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于论坛 | 最新播报 | 视频·直播 | 重要发布 | 重要讲话 | 人物访谈 | 嘉宾风采 | 论坛花絮 | 评论反应
中国台湾网专稿 | 主题论坛 | 论坛城市 | 现场图片 | 背景资料 | 关注海西 | 闽台交流 | BBS | VIP | 第四届 | 第三届 第二届 第一届
  海峡论坛官方网站 -- 最新播报

大爱跨海峡 两岸公益事业携手点亮民间交流之光

时间:2013-06-16 20:5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厦门6月16日电(记者沈汝发 李慧颖 陈键兴)15日,两岸公益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这是该论坛首次落户海峡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胡启立祝愿:“让公益这朵圣洁之花在更多人的心中绽放,让爱的力量在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迹。”

  中华民族文化中自古就有公益精神的传统。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说,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心的民族,只要有灾难,不管有钱没钱都会倾囊捐助。

  “近年来,两岸公益在两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公益组织发扬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传递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和同胞情谊。”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叶克冬说。

  海峡两岸关于爱的互助不胜枚举。4月,芦山地震,台湾各界向地震灾区捐款约3.48亿元人民币;2008年汶川大地震,台湾各界也是慷慨解囊,捐资捐物。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袭击台湾,导致台湾中南部遭遇严重暴雨及泥石流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大陆方面向台湾灾区捐款总计逾31亿元新台币。

  除了大灾大难之前的公益,两岸的日常公益互动也十分活跃。被中国中央电视台评为“2011感动中国人物”的张平宜曾是一名台湾记者,自1999年起,她为了帮助大陆麻风病人群体奔走在台北和四川凉山之间,进行了一场跨越海峡的“爱的长征”,被亲切的称为“台湾妈妈”。

  台湾公益组织张老师基金会董事长张德聪说:“两岸交流就要多交流如何做有爱的事情,让两岸的社会更加安康富丽。”

  叶克冬说,两岸同根同源,两岸慈善事业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在扶贫助教、科学普及、体育卫生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公益项目和公益活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齐鸣秋表示,两岸在公益合作方面还处于自发性和零散性的状态,缺乏常态化的互动机制和平台。两岸公益交流有着迫切的社会需求,公益合作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次论坛就“志愿精神与公益实践”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构建”等议题展开研讨。主办方表示,论坛将成为凝聚两岸公益领域专家学者、志愿者、企业界和媒体热心人士的重要平台,成为两岸公益机构和人士对话交流、展示成果、分享经验、规划合作的长效机制。

  与会专家认为,两岸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各有优势、互有需求”。“台湾在公益慈善方面是先行者,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公益慈善文化和社会诚信体系。”齐鸣秋说,台湾运作公益事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也比较高。

  据悉,目前在台湾,政府批准设立的公益、社教、慈善、宗教团体有51000多个。

  大陆地区的公益慈善事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也逐步系统化、专业化。“特别是当前在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和重大灾难的救助中,来自基层的志愿者发挥了越来越广泛的作用。”齐鸣秋说。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日益热络,交往渠道日益通畅,包括微博、QQ等网络工具都成为两岸传递慈善爱心的介质,爱心互动日益频繁,公益事业越来越火。

  “两岸公益慈善交流为两岸民间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克冬说。

  与会人士认为,两岸应继续以公益精神凝聚两岸情怀,开启两岸公益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共同推动两岸公益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促使公益事业成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引擎。


分享到:
编辑:郭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