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台青话融合)从北大博士到凉山“乡青” 台青林书任的“油橄榄梦”

2023-02-23 13:2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凉山2月22日电 题:从北大博士到凉山“乡青” 台青林书任的“油橄榄梦”

  中新社记者 岳依桐

  春日暖阳下,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宏模乡,遍布山坡的油橄榄树已发出新芽。“80后”台湾青年林书任戴着无边框眼镜,正神情专注地查看滴灌系统运作状态,还不时向工人询问油橄榄的生长情况。

  2013年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林书任没想到,自己会与凉山如此“密不可分”。如今的他已经适应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并将农业视作终身事业。

  “我的故事很简单,从台北到北京再到大凉山,从北大博士到凉山‘乡青’。”林书任笑着解释道,自己的学业、事业都与大陆紧密连接,“‘乡青’就是指,我是一名扎根大陆乡村的普通青年。”

  林书任的父亲林春福1987年便到大陆投资兴业。听父亲讲大陆的快速发展、看有关大陆风土人情的纪录片,成长过程中,林书任对大陆十分憧憬。在北大求学期间,他对大陆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2011年,时年56岁的林春福决定再次创业,从制造业转战农业,发展油橄榄产业。经过考察,他选中土壤和气候条件都适宜油橄榄生长的凉山,并开始在此深耕。2014年起,林书任也参与进来。父子俩一个抓生产、管质量,一个做品牌、拓销路,油橄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公司共种植油橄榄树25000余亩,带动9800余户农户增收,产出的橄榄油远销至菲律宾、新加坡。

  “如果说一开始是被爸爸的创业精神和拼搏精神打动才加入,现在的我则是真正看好大陆乡村的发展前景,愿意全身心投入农业。”谈及自己近10年来的心路历程,林书任感慨道,自己和父亲就像一对亲密“战友”,并肩奋斗在田间地头。

  从对凉山一无所知,到学会“孜莫格尼(吉祥如意)”“卡莎莎(谢谢)”等简单彝语,这位台青已逐渐融入当地。行走在村庄中,不时有村民热情地问候林书任。对他们而言,这对台湾父子已经不再是远道而来的陌生人,而是带大家致富的好朋友。

  “每当看到村民脸上的笑容,听他们表示感谢,我感动之余也觉得责任更重。”林书任告诉中新社记者,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凉山的村庄风貌、基础设施建设、民众生活水平都越来越好,能为“第二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他倍感荣幸。

  作为新一代台商,和相对传统的父亲不同,林书任更乐于创新。他说,自己想以油橄榄产业为基础,探索更多农旅融合的延伸产业,真正让乡村实现多元化发展,并期待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为大陆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为实现上述想法,2021年,林书任在凉山组织成立了新农人培训中心,教授当地民众油橄榄种植技术,内容涵盖施肥、管护、修枝、采收等各个环节。“未来还将陆续开设民宿管家、直播带货等课程,希望吸引更多当地民众加入,持续增收。”

  在林书任看来,台湾在乡建、乡创方面有先进经验,而台青非常适合将这些经验带到大陆。“大陆是一片广阔的舞台,台青既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能为祖国发展作出更有社会意义的贡献。”

  “父亲的梦想是在大凉山种植10万亩油橄榄,带动更多人致富增收。”望着田间茁壮生长、四季常青的油橄榄树,林书任笑道,在与父亲共同奋斗的过程中,他想探索更多跨界乡村振兴模式。“我们两代人合力,一定能在凉山创造出不一样的未来。”(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