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釉王国”里不懈耕耘
 
 
  来源:      日期:2007-09-24 09:53

 

 

——记佛山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

广东佛山三水大鸿制釉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宪昌先生

 

我们采访蔡宪昌先生时,正好广东省陶瓷行业协会一行来大鸿制釉有限公司对其申报“广东省著名商标”进行实地论证,蔡先生带领我们参观了样品间、新产品开发间、实验间等,这使我们对制釉行业有了更多了解。

 

十六年奋斗  硕果累累

 

我们走进会议室,首先跃入眼前的是挂满整面墙的各种奖章、荣誉、称号等。来到蔡宪昌先生的办公室,就象走进了“故宫”,到处充满了中华文化的气习。蔡先生为我们讲述了十六年前来佛山三水创业的情形。

 

早在1991年三水大鸿制釉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台湾中国制釉集团已派员进入国内考察,最后选择在三水作为国内的生产基地,在当地政府和各部门的协助下,很快完成了建厂的各项手续。“万事开头难,”他说,当时,各项配套设施很不完善,电力也很紧张,当时公司只有七个人,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在这种艰苦条件下,我们凭着要创亚洲最好的色料生产企业的一种信念、要振兴中国陶瓷产业的一股激情,经过艰苦努力,工厂于1993年就成功实现了投产。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亚洲之冠的产销厂商,年产陶瓷釉73000吨、混合矿石粉14000吨、色料5000吨、印刷釉5000吨,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公司被评为广东省先进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海关信得过企业等。至今累计上缴国家税收超过一亿八千万元,其中2004年至2006年,三年共上缴国家税收2937万多元,连续受到省、市国家税务局颁发的模范纳税户及光荣纳税户等称号。他本人获得了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佛山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2005中国陶瓷力量排行榜“十大成就力杰出人物”、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色釉暨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等。

 

针情制釉  赋予泥土以生命

 

蔡宪昌先生的父亲是台湾中国制釉集团的创始人,一生投身制釉行业,受其父亲影响,蔡先生六兄弟都从事制釉行当,都获得了成功。蔡宪昌先生领我们来到一幅挂在墙上的陶瓷画—梅花图前,无不感慨地说,中国人真的太了不起了。很早以前,中国人就能用手拿胚的工艺,造出这样高水平的梅花图,我们注意到画面栩栩如生,争奇斗艳,象春天来临,轻轻一碰,斯似飘飘欲飞的仙女般散落的片片花朵,叫人赏心悦目,蔡先生好象陶醉在这梅花图中。蔡先生说,泥土本无性,但经过我们打造、上釉,能赋予灵性,寄予人性,我们作为中国人的后代,一定要把这种工艺水平扬光大。蔡先生还我给我们说,外国人叫中国CHINA,事物巧就巧在这里,CHINA=中国=陶瓷=灵性,我是中国人,我是陶瓷,外国人叫我们CHIAN,好象我就是为陶瓷而生,现在,我正在进行纳米陶瓷研究生产,为陶瓷面“争光”,为中国人“争光”。

 

坚持打基础  让“大鸿”飞得更高

 

蔡先生给我们讲得最多的不是讲企业的产品质量,而是讲打基础。他说,公司发展的十六年,既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十六年,更是打基础的十六年,今后还要继续打基础,企业只有常打基础,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当我们问打基础包括哪些方面时,蔡会长说。所谓基础,形象地说就如何人体的骨架,房屋的地基,包含硬基础—资金、技术、人才,我们引进先进的设备、花巨资进行技术培训、引进人才。还有软基础—企业管理、制订行业标准。我们为打基础,投入的资金,加上每年上缴的税收,有时比赚的钱还多,因为,我们知道,企业要长远发展,不能只顾眼前。他说,当前,制釉行业竞争不公平,小的制釉厂商只顾赚钱,不讲质量、不讲诚信,花钱买一个技术,生产一些产品,赚点钱就完事,这是极不负责任,不利于制釉业发展。他还说,我们今后的任务就是要作为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将引领行业发展。同时,做陶瓷行业的“黄埔军校”,培养更我多人才,发展中国的制釉业。

 

  会见快要结束时,我们问他对佛山的看法时,他微笑地说,现在,我有二个儿子在三水大鸿制釉公司,儿媳妇在大鸿制釉公司,我的孙子在佛山上学,佛山大有可为。我们衷心祝愿“大鸿”这只大雁在中华大地上展翅高飞。

 

 

作者:高电(广东佛山市台办)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