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点睛:网络看春晚 风景大不同

时间:2011-01-31 15:07   来源:滨海新区网

QQ截图未命名.png



  《滨海时报(1月26日讯) 2009年,一个叫做老孟的男人发起了一场山寨春晚,引起坊间无数争议;一年之后的2010年,由山寨春晚蜕变而成的网络春晚已不再是噱头,十余家网络媒体和多个城市都将其付诸现实;如今,当历史的时针指向2011年之时,向来我行我素的央视也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如火如荼地忙活起了自己的首届网络春晚;而与此同时,多个城市和网络媒体也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网络春晚这一新生事物,正在以燎原之势蔓延到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7年的时间,骂也好、恨也好,央视春晚已如“过年吃饺子”一般深深植入了每个人的脑海;而如今,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网络春晚也渐渐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虽然同样招致了不少骂声,但在网络世界中其强大的生命力却已经不可忽视。不管是央视全明星路线的尝试,还是各地方媒体主打草根化、平民化的探索,都在推动着网络春晚的前进。也许有一天,这一台台更自我、更便捷的春晚真的会走近每一个人的身边,掀起一场全民的春节盛宴。

  主流媒体高高在上
  央视主打明星牌

  降低姿态涉足网络春晚,不管是为了提携举步维艰的央视网络电视台,还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强烈诉求,但归根结底,央视这一次对网络春晚的发展还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与各大网络媒体和地方媒体不同,央视的网络春晚仍旧延续了一贯的明星路线,即便偶有网络明星亮相,大多也都是人尽皆知的网络名人。翻看今年央视网络春晚的演出阵容,范玮琪、黄立行、张韶涵、梁静茹、林宥嘉、庾澄庆、胡彦斌、陈小春、伍佰……每一个名字都不输正牌春晚舞台上的大腕明星;同时,对于一些非主流的大牌明星,彭坦、Blue和反光镜也都在被邀请行列。可见,央视这一次真的是下足了功夫,而歌会的形式似乎也更加贴近年轻人的欣赏口味。

  央视如今能够顺应民意,推出这台全新的春节晚会,怎么说也算是网民的一大幸事。当然,从另一个侧面,对于正茁壮成长的各草根网络春晚,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地方媒体独辟蹊径
  主推草根平民化

  与央视主推明星路线不同,网络春晚自诞生之时,最大的卖点就是草根化和平民化的概念。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春晚的制作、演出之中,为观众与表演者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才是网络春晚的初衷。

  如今各大地方媒体正在筹备中的聊城、海南以及阜阳等地网络春晚都主打了草根、平民牌,面向全体网友和市民征集春晚节目,为更多有热情、有才能的普通市民提供一展身手的舞台,看上去与风靡当下的选秀节目时何等的相似。水能载舟,的确,网民,作为网络春晚强大的后盾,才是保证其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不同于以上几家地方媒体,今年,山东电视台联合百度、北京电视台联合优酷也分别推出了自己的网络春晚。在吸引普通市民的同时,他们还邀请到了黄渤、飞儿乐队、至上励合和龚琳娜等明星。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中和的模式。

  网络春晚诞生
  9年前已雏形初现

  提起网络春晚的起源,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老孟这个名字。的确,2009年,老孟打着“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口号推出的那台山寨春晚,在坊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虽然最终无缘直播或转播,但不能否认,正式基于老孟的这场山寨春晚,此后的2010年网络春晚才正式出现在观众面前。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台山寨春晚并不是网络春晚的雏形。说起网络春晚的诞生,还要追溯到2002年。当年,网易娱乐、文化、女性三个频道联袂推出了“2002年虚拟春节联欢晚会”。这台晚会用网络文字、Flash动画、声音和图画等形式对CCTV的晚会模式和语言进行了一次颠覆。2004年,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网络春节晚会也正式浮出水面,同样是Flash形式,晚会涵盖了相声、小品、杂技、MTV、笑话和游戏闯关等多个环节。虽然都不是真人演出,但不能否认,这两台晚会对此后的网络春晚做出了关键的启蒙性影响。(记者 王淞)

      摘自《滨海时报》(2011.1.26)
编辑:石慧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