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品月饼“味道”的变迁

时间:2011-09-11 10:00   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刘懿德、张丽娜)又是一年中秋时,花好月圆饼香甜。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符号之一,它承载人们许许多多的回忆和情感……

  口味之变

  正值中秋,月饼销售红火。记者在呼和浩特各大商场看到,各色月饼整齐码着,琳琅满目。

  种类上,有薄皮香甜的广式月饼、精美酥软的京式月饼,也有重油重糖的潮式月饼;口味上,有香甜的、咸香的、果味的,还有麻辣月饼;馅心则有五仁、豆沙、火腿、莲蓉蛋黄……就连饼皮也有浆皮的、混糖皮的、酥皮的和奶油皮的,等等。市面上还流行“洋月饼”,哈根达斯、星巴克、雀巢等均推出月饼冰激凌系列产品。

  大学生张俊杰拎着一袋月饼往家走,他说:“记得我小时候吃得最多的是白糖加青红丝馅的月饼,那时候还很好奇,长大了才知道那青红丝就是萝卜条儿。”“现在可选的多了,我也喜欢尝鲜,各种口味的月饼我都会买些。不过今天老爸特别嘱咐要买丰镇月饼,他只吃这个。”他晃了晃手里提着的月饼。

  根据他的指引,记者来到位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对面的一个现场制作丰镇隆盛庄月饼的铺子。只见铺子前面围满了买月饼的人,三位售货员利落地将月饼装进包装袋递给顾客,后方还有两个烤焙工不断将烤好的月饼从烤箱中拿出,月饼的香气溢满整个铺子。 65岁的张翠勤一口气要了50块混糖月饼。她说:“他们的月饼好吃,有味道。这种混糖月饼总能让人想起当年家家户户‘打月饼’的场景。”

  张翠勤回忆说,开始大家自己“打月饼”,后来有了“打月饼”的师傅,他们每年中秋前会在住户密集的地方砌好炉子,大家就拿着面粉、胡麻油、白糖送过去,交些加工费,请他们加工。“那时候有的1斤面搭配2两糖2两油,条件好些的就3两糖3两油。” 对于现在商场里各种不同口味的月饼,张翠勤说:“现在的年轻人有口福,我们那会儿和现在可比不了。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原味儿的,习惯了。很多品牌月饼贵不说,还又甜又腻的,还是这实惠,有味道。”

  正说着,张翠勤的月饼出炉了,稍凉了一会儿,售货员就熟练地将月饼装袋递给她。她接过来,闻了闻,带着满意的笑容回家去了。

编辑:赵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