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福寿之庙

时间:2013-07-03 14:25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

  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普陀宗乘之庙以东,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长途跋涉2万余里前往承德。乾隆帝十分重视,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 

  “须弥山”,藏语名“扎会”,是介居住的吉祥之地;“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那样多福多寿。 

  须弥福寿之庙占地36700平方米,前部是石桥、石狮、山门、碑亭、琉璃牌坊等;中部以大红台为中心后部有班禅六世及其弟子的住处“万法宗源殿等,最后是万寿塔。 

  妙高庄严殿巍居风格独特的大红台正中,高29米,一通到底,殿顶鎏金铜瓦用15429两黄金鎏成。脊上8条金龙,每条用铜1吨,四上四下,似腾云驾雾,为稀世瑰宝。殿内第一层供的是释迦牟尼像和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其东为六世班禅诵经的宝座。第二层供的是释迦牟尼及其两位弟子迦叶、阿难。第三层则是3尊金刚像,即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和胜乐金刚。 

  八角七层的万寿塔是全寺最高点。塔身用绿色琉璃砖砌成,塔顶用黄色琉璃瓦铺覆,七层象征乾隆帝七旬大寿。它背负青山,直指苍天,宏伟壮丽。 

  吉祥法喜殿是六世班禅居住之所,为一座方5间的二层殿,一楼是居室,二楼是佛堂。重檐歇山顶,上复銮金铜瓦,光彩夺目,富丽豪华。殿前为白石台,与大红台相连。台前有拱门,门外植松叠石,苍然有致。 

  御座楼在大红台东面,为皇帝来佛寺休息的地方。金贺堂是大红台正北中轴线上的一组建筑,前有高大石级,正中5间,又向南突出2间,名“金贺堂”。堂北及东西原有单层平顶廊庑,过中庭,北为建筑在石砌的高台之上,面宽9间、进深3间的歇山顶两层楼,名“万法宗源”殿,是班禅的随员、弟子居住之所。 

  须弥福寿之庙是以极快的速度建成的。1779年6月,班禅从后藏扎什伦布寺发时,开始动工,当第二年7月他到达承德时,就大功告成。一年时间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班禅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这座庙可算是藏汉建筑艺术结合的一个典范。须弥福寿之庙是汉葳满蒙一家,民族和睦的象征。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