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

时间:2013-07-04 16:01   来源:燕赵都市报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太阳透过窗户纸折射进屋里,窗户纸上面的窗花在光线的照耀下栩栩如生、鲜活美丽。幽深的古州衙里到处弥漫着书香灵气,美丽的剪纸传递出千年古城凝练厚重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魅力。5月12日,记者走进中国蔚县剪纸博物馆,在这里欣赏刻在纸上的民间艺术。 

  浸润着泥土芳香的窗花 

  迈过“人门”(仪门东侧的门,仪门是进入州衙第一道礼仪之门),推开两扇红色的厅门,便进入了剪纸艺术的世界。“蔚县剪纸俗称窗花,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它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逼真,色彩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蔚县文化馆馆长李新志对博物馆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对剪纸文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展厅里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生动活泼的戏曲人物,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国色天香的牡丹图、现代京剧《红灯记》人物等剪纸图案,无不展现了精细的刻工和浓郁的乡土文化特色。“蔚县剪纸最初的题材来源就是农村生活,无论是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企盼还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无论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的再现,还是用于四时节令、婚寿礼仪等庆典,都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李新志说,蔚县剪纸也是在发展中不断变化的,由单一的色调发展为彩色,讲究浓艳和谐,猛一看大红大绿,仔细观赏,各种着色冷暖搭配十分和谐、自然、悦目。 

  说到蔚县剪纸着色点彩的风格,不得不提到已故南张庄民间艺术家王老赏。他以刻画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有个性的人物最为拿手,创作出大量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在王老赏之前,蔚县剪纸刀工粗糙,人物呆板。王老赏在吸收前辈技法的基础上,改革刀具,增加“阴刻”刀法,同时在点染上尝试色彩调配。经他改革后的蔚县窗花、戏人,一扫过去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死板呆滞的模样,刀法凝练,场面生动,造型优美,性格鲜明。 

  展厅里的《清明上河图》可堪称为一副长篇巨制,约8米长,据说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刻制而成,长卷中透着细腻之美。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