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充电站”

时间:2011-09-22 10:29   来源:安徽日报

  9月20日上午,秋阳灿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凤凰村的农家书屋里,10张阅览桌一尘不染,8个满满的书柜倚墙而立,十余种报纸整齐安放在报架上,还有三台电脑、一台投影仪可供使用。农民们散坐在这个80多平方米的书屋里,有的认真阅读书籍,有的在电脑上查阅信息,还有几个坐在一起翻阅杂志低声交谈……

  蔡家村民组的陈龙飞和坦里村民组的姚卫国今天在书屋相遇,他们都是养殖户,对今年的猪价十分关心,这不,两个人一边上网查阅信息一边轻声议论着生猪行情,盘算着今年自己的收益。来自大屋村民组的翟志祥俨然是个文学爱好者,正聚精会神读小说:“农家书屋里的书真多,不少以前一直想看的名著现在都找得到! ”

  记者从书柜中看到,2000多册书籍类别真不少,有少儿、财经、科技、生活、文学、综合共六大类,内容丰富多彩。一旁的书屋管理员郑婉丽介绍说,自2010年6月建成开放以来,书屋深受附近农民的欢迎,家家户户都办理了借书证,借书回去看的农民越来越多,特别是暑假里,书屋可是爆满,大人、小孩子都来这里,热闹得很。

  翻阅借阅登记簿,记者发现300多条登记条目里,有借《农业使用技术手册》等农业科技书籍的,有借《健康知识大全》等生活书籍的,有借《世界有多大》等科学探索书籍的,有借《基督山伯爵》、《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世界名著的。郑婉丽笑着说:“现在的农民可不像以前了,爱好多,兴趣更广泛,文学类科学探索类书籍很受欢迎。 ”

  “我们这书屋是黄山市十佳农家书屋示范点呢! ”一旁的村支书曹国胜接上了话茬:“小郑就是大学生村官,不仅严格执行管理、借阅、监督制度及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还定期为村民播放农家书屋内的电子音像制品。书屋还设置征求意见簿,并和新华书店一起设立了代销点,方便村民购书需求。”小郑补充道:“农民都称农家书屋为文化‘充电站’呢! ”

  像这样的文化“充电站”,黄山市有857个,覆盖所有行政村。每个农家书屋按照2万元的配置标准建设。有的建在乡镇综合文化站或学校里,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建在祠堂、古民居里,与“百村千幢”工程相结合;有的建在农民家里,坚持父子AB岗,形成文化大院;还有的建在村委会里,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结合。管理员以大学生村官、村文书、退休教师为主。

  农家书屋免费发放借书证、举办经典诵读、征文比赛、鼓励村民写读书笔记等形式,激发村民读书用书的积极性。不少农民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农村买书借书要跑县上、镇上,耽误时间,花钱又费功夫,所以乡下人买不起、看不起书。如今有了农家书屋,真是太方便了! ”2010年,黄山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全省公共服务先进单位”。

  白墙黛瓦美如画,浓浓书香溢农家。在告别甘棠镇凤凰村农家书屋时,一个个伏案阅读的身影让人心生感动,感慨不已。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农家书屋,将知识文化和信息撒播大山深处、乡村四野。(记者吴江海、蒋莉)

  【链接】

  农家书屋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大工程之一,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我省农家书屋工程2007年启动,2008年列为省政府年度重点工程,2009年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截至2010年底,全省建成农家书屋9105个,今年前7月又完成6924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到2012年,农家书屋将基本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