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福德文化节侧记:牵手两岸 传统民俗促交流

时间:2010-10-28 08:47   来源:中国台湾网

仙岳山土地公庙。(中国台湾网董洁摄)

  中国台湾网10月28日厦门消息 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是海峡两岸庙宇最多、信仰最广、影响最大的民俗神。第三届福德文化节于10月27日在厦门湖里区开幕,两岸专家学者、两岸及东南亚100多座宫庙的近2500名信众齐聚厦门,同拜土地公,深入探讨闽南民俗文化。

  仙岳山福德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有许多前往台湾垦殖的先民把土地公的香火和福德文化带到台湾并传播。现在,仙岳山的福德文化已成为密切两岸往来的重要纽带。

  在仙岳山土地公庙,记者发现一面制作精美的旗帜,眉题写着“桃园市土地公文化巡礼”,气质上的金字则是“厦门仙岳山土地公”。据了解,土地公信仰在台湾民间非常普遍,不管是闽南人、客家人甚至是台湾平埔族都供奉土地公。仅桃园县的桃园市,就有300多座土地公庙。2008年首届福德文化节前来参加的台湾宫庙达54座,来宾500多人。现在仙岳山土地公庙香火鼎盛,几乎每周都有台湾宫庙的团队前来朝拜,有些团队和个人还专门进行文化寻根和福德文化探讨。

  湖里区福德文化联谊会会长林福寿介绍说,仙岳山土地公曾多次“跨海”赴台,仙岳山福德正神已成为台湾举办相关活动时竞相邀请的“明星”,福德文化对两岸民俗传承、民间交流、民众融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制作精美的藻井,设计传统的斗拱,栩栩如生的石雕、木雕、剪贴、彩绘,无一不展现着闽南建筑工艺隽永的魅力。气势恢宏的仙岳山土地公庙,让人们颠覆了土地公职微庙小的印象。据介绍,仙岳山土地公庙是由非遗项目“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人陈和永设计的,是目前大陆地区建筑最为宏大、精致的传统土木结构土地公庙。主殿的福德正神神像高2.56米,用直径2.4米的整段樟木雕凿而成,形神兼备,为各地现有土地公木雕神像之最;主殿、前殿的大门,均由整片香木制成,门上所雕的门神和门板为同一块木头,其中主殿大门2.4米、宽0.95米、厚0.24米、雕像厚0.16米,为大陆宫庙所罕见;高宫庙屋顶的剪贴更是闽南独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诸多特色使仙岳山土地宫庙不仅成为土地公信众的圣地,更成为台胞及海外游子维系故里情怀的重要精神纽带,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2008年首届福德文化节在仙岳山土地公庙举办,吸引了海内外近2000名信众参加,在闽南和台湾引起了强烈反响。台湾屏东车城福安宫前来参加,并在两岸宫庙座谈会上主动提出要主办第二届。2009年7月第二届福德文化节在台湾屏东车城举行,大陆专家学者和宫庙信众100多人组团参加,进一步深化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今年5月,第三届福德文化节被国务院台办列入2010年重点规划交流项目。

  第三届福德文化节由湖里区政府、市文化局、市旅游局联合举办,为期两天,设有一个主会场,五个分会场。主会场在仙岳山土地公庙,分会场分别设在翔鹭酒店、惠和石文化园、七宝斋漆线雕馆、乌石浦油画街和中埔台湾水果批发市场。两岸宫庙代表、相关专家还将借两岸宫庙交流座谈会、福德文化论坛这一契机,深入交流福德文化内涵,拓展两岸民间文化交流。

  本届文化节的配套活动也十分丰富,您不仅能欣赏到民俗文化表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喜欢购物的市民还可以逛逛台湾水果节和海峡两岸购物街,台湾水果节现场还可以免费品尝台湾水果。

  福德文化体现了广大民众对土地的感恩和敬畏,讲的是厚德载物。本届福德文化节还就“当代语境下福德文化的诠释和发展”进行了讨论,与会嘉宾就福德文化的当代意义和未来发展畅所欲言。

  嘉宾陈耕就表示,福德文化的兴盛活跃从一定层面反映了先下社会中民本思想的活跃,并且是社会公共道德中“感恩”精神的反馈。他说,两岸间的宫庙都已经作为文化产业来经营,如台湾的紫蓝宫就设有“发财经”,并且很多宫庙都在经营附属纪念品,如果能够良性发展,就能够以产业链为基础弘扬民俗文化,这其中反映保生大帝的《神医大公道》就是典型的实例。

  说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记者在仙岳山土地公庙还了解到,设计人员正在对宫庙的金炉进行科技改造。与传统金炉不同,改造后的金炉将采用水循环净化方式,基本消除焚烧所产生的热度和烟雾,从而减低对环境的影响。据说,这一方式取经于台湾,“对福德文化的传播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和口头,像这种重视环保的行动就是对福德文化的一种弘扬”。(记者 董洁)

福德正神神像。(中国台湾网 董洁 摄)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