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龙的故事 探访《龙灯》传说的起源地灵溪

时间:2012-01-18 14:12   来源:龙文化版整理

  浙江省金华县有一条大溪,叫做“灵溪”,溪水从北边的奇灵山上发源,顺着溪谷流下,一直流到平地。沿着溪水流过的地方,散布着不少村庄,村庄里的人都靠种田生活……

  这是台湾国语日报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俗节日故事》丛书第一册《龙灯》的开篇之语。它讲的是一个关于舞龙起源的民间故事。

  人们据此得出“中国舞龙故乡在金华”的结论,并吸引众多人士到金华寻找传说中的“灵溪”、“奇灵山”。

  “灵溪,不就是家乡门前的那条溪吗?”

  陈亨和,玉山中学退休教师,玉山镇佳村人。自小喝着灵溪水长大,又在灵溪之畔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他,对家乡的这条母亲河记忆尤深。他看到这一民间故事,很自然地将它与家乡的灵溪联系在了一起。

  灵溪是玉山镇的母亲河,全长20多公里,穿越整个玉山镇,汇集多条支流后,在佳村的东西两头作了两次大角度拐折后,流入五丈岩水库,最终汇至曹娥江。

  灵溪之名因何而来我们不得而知,但即便是生疏人,只要到这条溪边走上一趟,就会不禁称奇。

  记者在一个秋日的午后,循着它的流向渐行渐深。

  深秋的田野里到处充满收获的景象,红色的枫叶、金黄的稻浪、宁静的村庄,簇拥在那宽敞而曲折的灵溪两旁,相映成趣,步步生景。而正当我们为眼前的景色渐欲沉醉之时,突兀河道在那一座秀奇的山体前折了一个大弯,原本西北、东南流向的灵溪,在它的遮挡下,向南奔流而去,成了北南流向。人循着溪水,自然地进入到了一个幽静、深远的意境之中。

  它就是奇灵山,不高但长得很有特点,特别是那裸露示人的岩体,平缓的流线形体上,刀削人凿般地“印嵌”着许多波褶,与底下的流水交融,规则而富有动感,仿若一条蜇伏于此的巨龙显露出的一段龙身,遮挡着溪水,佑护着一方水土。

  水到此变得宁静,溪到这开始幽静。如果说,奇灵山前的溪流尚有些许野气和霸道的话,那灵溪水流至这里拐折后,变得温顺了,也柔和了。

  佳山生秀水,秀水环佳村。佳村就在那水流的不远处,耸峙的群山、密集的树群将它遮得半隐不露的。是自然的造化孕育了生机,还是先哲的智慧选择了这里?我们尚且为村址的贴切和自然而生探究之意时,一座古朴的石板桥不经意间已载你站到了村口。

  村民说,这座桥就叫灵溪桥。

  人行至此,一路寻访溪名佑证的我,在那镌刻在那石护栏上的“灵溪桥”三个雄浑的汉字面前,找到了答案。

  传说的故事与现实的佳村有着多处惊人的巧合

  灵溪、奇灵山,两个《龙灯》中的传说地名都在此真切地叫唤着,那《龙灯》故事的情节在此又会有何注解呢?

  佳村村内和村外周边有众多以龙命名的山座、地名,“金衩龙、花龙坞、蟠龙、来龙头、长龙”等等,陈亨和老人信口拈来就不下10多处。前不久,他和村里的一群热心人做了专门调查,村里、村外以龙命名的地名有20处之多。

  龙是先民们的图腾,以龙命名村里的地名在古时多见,但像佳村这样龙字地名之多却不多见,更有几处与故事情节的惊人吻合让人不禁称奇。

  《龙灯》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传说中有一条龙,化身为一条蛇在人间佑护一方百姓。人们为感谢它对他们的恩德,烧香拜祭,还把大把大把的米丢到溪里祈求来年丰收。玉帝知道后,震怒之下下令将灵溪龙斩成四段……

  生为灵溪龙,死是灵溪魂。灵溪龙被斩后,躯体飘落下来在灵溪边上、佳村周边形成了四座山:龙头背、花龙岩、龙脖子和龙尾岗。

  龙头背就在村里。循着三州古道行往尖山方向,一块突兀的高地上,有一块突起的岩石,村民们称之为龙鼻子。龙鼻子上方的龙额头延至胡姓村民的家中。胡家后面一左一右分布着两口水井,井套是清代的,井壁却是天然而成。在如此高的地势上打井取水本就让人叫奇,天然而成的井壁更是让人不可思议,更有那清澈不涸的井水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龙头背不远的“龙脖子”也很特别。它附近、周边的山地、田野地势平坦,都是黑色土,惟有那“龙脖子”突起高耸,并且土质颜色也与周边不同,以红壤土为主。仿若那被砍断的龙脖子尚在流血。

  花龙岩在佳村之东北,村民们称之为龙身化石。这处山体也富有特点,一座山朝着田野缓坡而下,通体都是密密的植被、杂草,惟独它一毛不长,光溜溜一体岩石,浑圆雄厚地卧放在那里。山似连不连、土似遮没遮,供人儋仰,引人暇想……

  这不正契合“巨龙被斩,分割的躯体散落灵溪”的民间故事?

  故事背后还有一些让人无法破解的奇事。

  那被称之为龙眼的天然深井,一个痴呆的妇女不小心掉了进去,村民们都以为她必死无疑,奇怪的是,她不仅没被淹死,救上来后过几天竟然不再痴呆了;

  还是那井,左边的那口,一村民欲将之填了盖房子,挖墙脚时,那平日里干涸的土地不想在他开挖时汩汩而出水流,经久不息……

  谜般的村庄,谜般的流传

  佳村地名的自然巧合,地形地貌的天然吻合,让人无法置疑这是《龙灯》传说的起源地。但深山僻壤,偏僻小村,又怎将故事传得如此之远,如此之广?

  《周氏宗谱》记载,佳村原是周姓的繁衍之地,他们隋朝之时迁居于此,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兴盛时期,由此扩展,周姓村民在灵溪一带分为西周、东周、前周、后周等几个村,它们互为相接,盛极一时。传说中当地有一条“十里长街”,街上“光雨伞铺就有18家之多”。

  如今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但繁华的过去总有物料可证。佳村边上,灵溪之西,村民们称之为西周畈的田地里,他们开耕种植,深挖浅锄,一不小心就会翻到“磨石砖”。1986年,村民杜宝炉想到该地块取土烧砖,翻去表层的熟土,不下一米却挖到了一堂整齐铺砌的磨石砖……

  三州古道经此延伸,古时繁华也在情理。繁华的背后,这里留下众多人文遗迹。佳村一华里半径内,一度分布着六庵四庙,至今,在原玉山中学校址内还保存有碑石。历史学家吴晗幼年时曾随父亲到建于唐天佑年间的下觉庵就读。

  传说的流传途径我们不得而知,但置身于如此神似形具的佳村,遥想它昔日的繁华,我们不难作此断想:这里曾经商贾云集,僧侣成群。商贾多,则传得远;僧侣多,则文化兴。如织攘往的人流,将这里的山水故事循着三州古道传得越来越远,一如那奔腾不息的灵溪,越流越远!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