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他乡春节千般滋味浓

时间:2011-01-26 09: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年之中,有这么一个时刻,遍布五湖四海的数千万华人会把心中的时钟调回北京时间,共同迎接一个新的开始。这一刻,便是华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不过,春节还是那个春节,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人却给春节涂上了不同色彩,把“年”过出了千般滋味。

  随着华人走出国门,春节飘向了世界各地。刚离家时,在浓浓乡愁中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苦涩;融入当地生活后,从容品尝淡淡的年味儿;在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渴望中感受自己身上的“中华印”……海外华人的春节感受就这样不断经历着浓浓淡淡的转变。他们记忆中的春节便如一粒粒种子,在异国土地上发芽成长,绽放出不一样的美丽花朵。

  初到海外,第一次过春节,提前算好时间,定好闹钟。即便是清晨四五点,也要咬牙起床,只为了习惯多年的央视春晚。电话接通,听听对面传来的震耳鞭炮声,听听电视里的春晚声,听听家人的亲切说话声,希望借着这除夕“协奏曲”稍稍慰藉一下思乡的心。早上出门,见到华人面孔,互道“过年好”。一聊,才发现原来很多人都坚持在不太流畅的网速中看完了春晚。

  这是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刚刚离开祖国怀抱时的共同经历。不过,渐渐地,游子们开始习惯当地时间,融入当地生活。毕竟,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在不经意间迎来春节。没有随处可见的大红灯笼,没有满地厚厚的鞭炮皮儿,路上行人的脸上也没有那股喜庆劲儿。春节到来,游子们不再坐在电脑或电视前,实时观看春晚。春晚依然会看,不过通常都会推迟到下一个休息日,约上三五好友,边看边聊;或是参加华人社团组织的聚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补看春晚,补吃饺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在各种肤色人之中的华人开始强烈感受到自己身上烙着的中华印。在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中,人们开始体会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于是,创造小环境,影响大环境,海外华人营造着属于自己的带有海味的春节。

  在海外,来自四面八方的华人根据自己的记忆把不同的春节习俗带到了自己的居住国。比如,祖籍在福建的华人聚集的地方,大年初九的拜天公比大年初一还要热闹隆重。而祖籍在广东的华人聚集的地方,“捞鱼生”则是大家新春必做的事情之一。不过,与家乡不同的是,在海外,大家把各自的春节记忆糅合在一起,在异国他乡描绘出了一道亮丽的东方风景线:红彤彤的灯笼、喜洋洋的锣鼓鞭炮声、欢乐舞动的巨龙醒狮、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

  在海外华人为自己营造过年氛围的过程中,春节的年味儿已开始飘荡在他国的空气中。在与不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春节开始沾染上不同的色彩。比如,具有法国特色的巴黎彩装游行。再比如,具有美国风格的旧金山花车游行。

  有些东西,离得远了,反而会愈加珍惜。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有时候比中国国内的人更加用心呵护传承了千年的习俗。长久的漂泊渐渐能让人在春节时感受到越来越浓的温情。这情,是游子对母亲的依恋,更是游子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对精神家园的渴望。于是,春节还是那个春节,海外华人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张红)

  阿根廷:

  庙会虽远情更浓

  阿根廷是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之一,这里华侨华人保留下的春节庙会估计也可称为是距离中国最远的新春庙会了。每逢春节,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国城”标志性建筑中国牌楼下,舞龙舞狮、生肖玩偶、年画剪纸等具有“中国味”的庙会商品和节目在此展示。遥远的距离阻隔不断华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热闹的春节庙会寄托着对亲人朋友的深深祝福。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