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族天幕的永恒明灯

时间:2011-01-26 09: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春节是特殊的文化现象,说它特殊,因为它不像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可以简单替换或改变。它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传统,春节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亿万中国人的情感的聚合。

  中国人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有着同样的文化功用,只是春节更充满人世伦理色彩,人们奉祀家族祖先,亲人聚会欢乐,精神在亲情的浸润交融之中得以升华。

  春节从其起源上看,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而来,《说文解字》云:“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为时间标志,后来历法知识进步,根据天象、物候来确定四季循环的终点与起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过年就是在新旧年交接的节点上新旧时间代换的过程,在古代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由紧张到放松,由严肃到喜悦的过程,人们创造了种种民俗节目来保障新旧的时间转换。春节是农耕社会时间节奏的产物,是农业文明的花朵。它超常而世俗,喧闹而温情。

  近代以后,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化,西方的时间体系进入中国,春节就是在西历元月1日被定名为元旦之后得名的,古代的年节本来就叫正旦、元日。传统年节名称的改易,虽因立春节气的贴近与传统习俗的延续而不显突兀,但现代时间体系对传统的冲击已经开始。

  20世纪后半期是传统春节受到冲击的时代:“文化大革命”时期,政府号召过“革命化”的春节,传统成为封建落后的代名词,人为地造成文化传承的断裂。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