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新网]台湾退役中将时隔61年柳州“圆梦”

时间:2010-08-20 11: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柳州8月19日电 题:台湾退役中将时隔61年柳州“圆梦”

  中新社记者 董会峰

  台湾退役中将周蓉生一直有个心愿:有朝一日到广西柳州,看看他曾就读半载、位于“弯塘路44号”的龙城小学。

  19日,他借参加“情系八桂——中华文化联谊行”活动之机,故地重回,得尝夙愿。时隔已是61年。

  午休时间,外面阳光正烈。周蓉生按照与记者的约定,乘车来到柳州市文惠路。记忆中的那棵大榕树犹在,位于路中央,依然葱郁、充满生机。

  只是,龙城小学今安在?一甲子时光飞逝,已然踪迹难觅。在《柳州日报》记者的多方“考证”和帮助下,总算确定了位置。该小学旧址,离柳侯祠颇近,现在已面目全非,院内建有数座楼房,门口挂着“柳州市教育局”、“教育督导团办公室”等多个牌子。

  “1949年,正值内战,为躲避战乱,我和母亲从南京辗转来到柳州,曾在龙城小学上了半年学。当时,我也就8、9岁。尽管此地已没有当年的影子,但至少到了旧址,知道它如今的模样。”周蓉生如是说。

  据周先生介绍,他的母亲叫朱玉华,是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亲妹妹。父亲也是一个军人,到台湾后官至少将。

  现年70岁、鬓发已白的周蓉生说,岁月不留情。人生充满波折及机缘。有不少人甚至活不了61岁,他是幸运的。而父亲在两岸开放交流前去世,至死未能回江苏老家探亲,留下一大遗憾。

  说话间,过来一个打伞的路人。他主动与周蓉生攀谈起龙城小学的“前世今生”。此人叫冯国光,50多岁。据他介绍,他的妹妹曾在此就读。新中国成立后,“文革”期间,这里曾改名罗池小学,后来当作大专性质的教育学院,再后来就是教育部门的办公地了。

  两人谈笑间,周蓉生猛不丁冒出几句“柳州话”。冯先生及《柳州日报》记者惊讶之余,均赞周“讲得很地道”。

  接着,周蓉生和记者又“寻觅”到他“上学路上必经池塘”所在地。现如今,这里已建有楼房、改作市场。“当年我住家前面也有一个大鱼塘,养了很多鱼,我想抓却总抓不到。随着时代的变迁,鱼塘已不敷经济价值,估计早就拆掉了。”

  其后,周蓉生又游览了一段柳州市容,行经文昌大桥时下车驻足观望。他感慨道:“柳州的变化太大了。依稀记得,当年这里民风淳朴、景色不错。马路上空空旷旷,半小时见不到一辆汽车。连接柳江的只有一座简易的浮桥。现在已有了14座跨江大桥。原貌原样虽然不见了,但能重回故地,是沾了两岸关系改善、两岸文化联谊行的光,也是一种机缘。”

  周蓉生还说,上午参观柳侯祠,见到相连公园内练剑的、跳舞的、唱戏的、打牌的民众众多,均“面露愉快”。“这是观察一个地方的最佳角度,显示柳州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如果生活艰困、食不果腹,谁有闲心来此悠闲?”

  “我还有一点印象很深刻,当年吃过沙田柚子,很甜。后来,好吃的东西很多,但总觉得没有它好吃。”

  目前担任台湾华视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的周蓉生形容:重回故地,非常兴奋;陌生而又亲切,他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圆梦”毕,周蓉生返回下榻的柳州酒店。他对中新社记者说,了却一桩心愿,可以在随团参加下一个活动前,美美地睡一小觉了。(完)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