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建设述评:推动社会文明的“正能量”

时间:2012-09-04 16:06   来源:光明日报

推动社会文明的“正能量”
——十六大以来全国道德建设述评

  图为浙江省遂昌县大柘镇后垅村幼儿班老师雷娇缓领着学生在诵读。后垅村是大柘镇唯一的畲族村,只有十几个学生,教学条件非常艰苦。 刘智宁摄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品德高尚的人,受人敬仰;文明和谐的社会,让人向往。时代进步离不开道德风尚的引领,社会发展少不了道德这股“正能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要有物质的丰富,又要有精神的富足。十六大以来,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扬善抑恶,择善而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道德模范,树立社会心灵标杆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这五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方向标,也是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的五个奖项。

  世纪之初,党中央印发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而兴起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新热潮。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涌现出一大批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先进人物。为充分展示公民道德建设丰硕成果,激发亿万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热情,2007年中央文明办等单位举办了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之后该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现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共评出全国道德模范162名,提名奖获得者776名。

  从火海中勇救5名儿童,用健康和生命换来他人新生的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王茂华、谭良才,到以博大慈母之心,收养汉、回、维、哈4个民族10名孤儿的助人为乐道德模范阿尼帕·阿力马洪,以及31年不离不弃,用孝心孝行唤醒“植物人”养母的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早已结束,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传诵。

  由群众推选出的全国道德模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善恶标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和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是社会的心灵标杆,引领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

  最美人物,拨动人们道德心弦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的主题曲,已经唱响神州十年。

  十年来,先后有100多个个人和群体走上这个舞台,走进了人们心灵深处。他们并不渴求关注,但他们的故事一经报道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坚守雪域高原的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为民造福的好书记杨善洲,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无臂钢琴师刘伟以及爱心捐资助学的“白方礼们”……他们的事迹我们如数家珍,他们的精神我们铭记心中。有人说,这个节目书写下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挺立起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同样感动中国、温暖你我的,还有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乡村教师,他们放弃城市繁华,守候乡间,默默奉献,甘为人梯。

  2011年9月,首次“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推选出10名“最美乡村教师”。一个个鲜活、生动、感人的乡村教师形象进入了公众视野。被当地群众誉为“摆渡教师”的石兰松,26年来换了8条木船,接送过1000多名学生。今年“寻找”在继续,又有无数个热爱教育事业、扎根农村的“石兰松”不断涌现,感动世人。

  感恩、感动转化成了行动的力量,“最美人物”的奉献带动了全社会的爱心涌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效引导了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关心和帮扶乡村教师的务实行动,弘扬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见贤思齐,形成九州精神风尚

  从近期各类媒体报道的“最美”现象,到覆盖各个领域的志愿者群体;从北京“7·21”暴雨灾害中英勇救人的农民工,到全国各地助人为乐的“活雷锋”,道德的力量在不断传递,成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虽然有人质疑目前社会转型期人情冷漠,虽然社会出现了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没人扶等现象,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这只是支流,善仍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旋律,近期不断涌现的周江疆、李博亚等“平民英雄”、“身边好人”,就是向善的力量不断壮大的有力证明。

  公民道德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也非一日之功。十年来,应该看到,我国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越来越多的人见贤思齐,小善聚成大爱,溪流汇成大海。整个社会的道德环境与个人的道德行为息息相关,社会道德环境的这种变化,进一步促进了人们道德心境的改变。

  看得见的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善行义举,看不见的是人们对道德不懈的追求。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人人行动起来,追逐内心向善的信念,社会主义建设的道德基石将会越来越牢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获得更加有力的道德支撑。(记者 龚 亮)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编辑:王新妍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