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俄罗斯-俄学生欢迎中国地震灾区孩子

时间:2008-07-18 15: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7月17日电 通讯:“欢迎来到俄罗斯”——俄学生欢迎赴俄疗养的中国地震灾区孩子

  当地时间17日下午,从北京乘国航包机直飞俄罗斯进行疗养的91名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抵达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些孩子走下飞机舷梯时,前往机场迎接的俄罗斯近百名学生高呼“欢迎来到俄罗斯”。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谢尔盖·达尔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俄地方官员以及中国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外交官前往机场迎接。在机场,一对俄罗斯男女青年向疗养团团长杨贵仁送上象征迎接贵客的面包和盐。

  7月17日,俄罗斯学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欢迎灾区小朋友。当日,赴俄罗斯疗养的364名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从北京、成都两地抵达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其中91名在北京首都机场乘坐国航包机的学生首批到达。疗养团的所有成员将入住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开始为期20天的疗养。 新华社记者郑悦摄

  身着橙色和蓝色T恤衫、手中挥舞中俄两国小国旗的俄罗斯学生夹道欢迎中国学生,不停地热情呼喊“欢迎来到俄罗斯”。

  穿着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服装的中国学生特别惹眼。10多名俄罗斯摄影及摄像记者纷纷将镜头对准他们,并不时拦住他们采访。

  达尔金在机场向媒体表示,俄滨海边疆区已经创造了良好条件,让中国地震灾区的孩子得到很好的休息并恢复健康。

  迎接中国学生的大巴车在俄罗斯交警的引导下抵达位于海边的“海洋”儿童中心。在中心大楼,上有用俄语和汉语写着“欢迎来到俄罗斯”、“俄中永远是朋友”、“四川,我们与你同在”等字样的条幅格外显眼。俄方邀请的10多名担任翻译的志愿者身穿印有“中俄友谊万岁”的T恤衫,同在此疗养的俄罗斯学生一起列队欢迎中国学生。

 

  7月17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灾区中小学生在享用她们抵达俄罗斯后的第一顿美餐。当日,赴俄罗斯疗养的364名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从北京、成都两地抵达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其中91名在北京首都机场乘坐国航包机的学生首批到达。疗养团的所有成员将入住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开始为期20天的疗养。 新华社记者郑悦摄

  “海洋”儿童中心建于1983年,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儿童疗养中心,也是俄远东地区唯一有能力接待外国儿童疗养的机构,每年都接待大量外国儿童到此疗养。

  为了迎接四川地震灾区学生的到来,“海洋”儿童中心特地在教室、活动室外面贴上了用汉语写就的标志。儿童中心内部很多地方都贴着包含中国元素的照片,比如姚明、易建联、刘翔等中国运动员的照片,为的是让孩子们不感到陌生。北京奥运福娃的照片和纪念品也随处可见。在影视厅外面的墙壁上,中国大熊猫、俄罗斯北极熊、故宫、克里姆林宫以及中俄两国领导人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营造了中俄友好的浓郁气氛。

 
  当地时间下午3点多钟,“海洋”儿童中心为首批抵达的地震灾区学生精心准备了餐点,包括俄式烤肉、米饭、面包和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让地震灾区的孩子能够吃上可口的饭食,他们还特地聘请了中国厨师。

  来自四川绵竹九龙中心小学的袁利同学说,俄式烤肉很香。袁利说,虽然对俄式伙食还不是很习惯,但相信自己很快会适应的。

  据悉,为了让中国学生更好地疗养并了解俄罗斯,儿童中心特地邀请了110名来自俄罗斯农村的学生在此疗养,他们将与中国学生一起参加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

  疗养团团长杨贵仁介绍说,疗养的中国学生将在此学习外语,同时也教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并一起做各种游戏。希望他们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淡忘地震所带来的痛苦;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放松心情;通过与俄罗斯学生的互动,调整心理状态,为新学年做好准备。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