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闪烁的泪光--写于第一批抗震救灾部队班师之际

时间:2008-07-22 09: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7月21日电(记者李宣良)7月21日上午,成都火车北站。

 

  一列列满载着第一批抗震救灾回撤部队官兵的火车,即将启程。欢送的人们不停地挥舞着手臂,站台上、车厢上、电线杆上,所能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感谢亲人解放军”的大红标语。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抗震勇士们使劲地吼着,青筋凸起、声嘶力竭,似乎试图以此控制住自己的眼泪。

  “呜——”9时45分,火车汽笛骤然响起,人们感情的闸门瞬间轰然打开,泪水汹涌而出……

   汽笛声声,泪光闪烁。这泪光,蕴含悲壮

  凯旋的荣光与激情,亲爱的战友已经无法分享了。

  6月18日,26岁的济南军区某师士官武文斌,因连续奋战、过度劳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紧急赶赴灾区前的那个晚上,武文斌收到盼他回家举行婚礼的妻子杨卫华发来的短信:“去吧,等你凯旋,那时咱再办婚礼。”怀揣这份美丽的约定,武文斌永远地倒在了抗震救灾的战场上。

   一大早,天还没亮,武文斌生前战斗过的都江堰许家镇的40多名乡亲,提着自家的腊肉、茶叶,扶老携幼,辗转几十公里,在列车启动之前赶到了成都北站。乡亲们执著地相信,武文斌依然在他们为之欢送的队伍中……

  与武文斌一样,长眠在了抗震救灾战场上的还有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邱光华机组。

  地震前,51岁的邱光华,离停飞待退只有半年时间了;机械师王怀远已经规划好了退休后的生活,副驾驶李月刚刚领了结婚证还没有来得及举办婚礼,机械师陈林的妻子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刚刚来队与他团聚,搬运员张鹏刚刚被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

  面对废墟下的生命,面对灾区群众的呼唤,勇士们不惜以命换命。13万大军奋战两个多月,截至7月18日24时,累计解救和转移1485182人,但仍有69197人遇难、18222人失踪。

  “在废墟上有时我们很坚强,有时我们又很无奈;有时我们很自信,有时我们又很失落;有时我们露出祈求已久的笑脸,刹那间又会泪如泉涌。”一名凯旋的战士,这样述说心中的悲壮。

  汽笛声声,泪光闪烁。这泪光,洒落遗憾

  就要撤离了,心细如发的海军陆战队女队员们,最放心不下的是石鼓镇苏家桥村的张昌远夫妇。两位老人都已70多岁了,大娘还因病瘫痪在床。姑娘们在进村入户中发现了这对老人,给他们送去了食物,帮老人打扫卫生、照顾生活。张昌远老人说:“你们比亲闺女还亲!”

  指导员周爱民很想带着姐妹再给老人剪一次指甲、打扫一次卫生,可是,她们每次去,老人都要把省下来的救灾食品硬塞给她们。这次去,如何跟老人道别?周爱民狠了狠心说:“别去了!”因为她实在担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带着心中的遗憾,姑娘们出发了。

   对19岁的新兵杨少英来说,她终于可以回到远在河北沧州的家,到父亲的灵位前磕一个迟到的头了。

  5月19日,正在抗震救灾的紧张时刻,杨少英得到噩耗——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爸爸,请你原谅我!”姑娘把悲伤和遗憾埋在心底,继续每天进村入户、背粮送药。直到部队接到撤离的命令后,她才向组织提出了回家探亲的申请。火车汽笛响起的一刹那,杨少英终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汽笛声声,泪光闪烁。这泪光,充满感激

  带领2000多名官兵在什邡地震灾区奋战了68天的空降兵某师政委陈辉,在奉命撤离前,一再请求地方政府,不要搞任何欢送仪式。可是,当部队7月21日一早悄悄出发时,他们的车队还是被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的群众堵得结结实实。

  一名坐在轮椅上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把野花一朵朵别到解放军叔叔的胸前。嫩黄的、粉红的小花,在绿色的迷彩服上格外鲜艳。

  馒头、桃子、苹果、矿泉水……人们把自己舍不得吃的、舍不得喝的,纷纷往战士们的口袋里塞、往车上扔。

  “乡亲们,我们有纪律,真的不能要……”陈辉大声地说。

  可是,他的声音很快被淹没:“这是我们的心意噻!”“没得啥子嘛!”“平时不吃我们的、不喝我们的,临走了总得让我们……”

  车队缓缓移动,突然一名中年妇女提着一篮刚摘下的鲜桃,冲到车队最前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求求你们,收下吧!桃子是自家树上长的……”

  两个月前,空降兵的官兵在进村入户中,把这名妇女的81岁老母亲从废墟下救了出来。老人不能来为亲人解放军送行,让女儿一定把自己的心意送到。

  什邡、绵竹、青川、平武……每一个遭受创伤、感受关爱的城镇、乡村,在部队撤离的这一天,全都泪如雨下。

  汽笛声声,泪光闪烁。这泪光,饱含依恋

  “李展飞,李展飞,你在哪里?”在蓥华镇的送别现场,一对中年夫妇在人群中呼唤着一个战士的姓名,一辆车一辆车地扒上去寻找他们熟悉的身影。

  在进村入户中,空降兵战士李展飞在一处废墟中发现了生命迹象,和战友们一起徒手从倒塌的房屋下救出了一名70多岁的老太太。获救的老人说什么也要认李展飞为干孙子,这对中年夫妇就成了李展飞的“干爸”“干妈”。

  送别现场,许多人像这样呼唤着自己心中英雄的名字,可是,要在几千名身着一样服装的官兵中寻找某一个人,并非易事。然而,没有人愿意放弃。

  这是一个在灾区军民中广为流传的故事——

  部队进入深山进行搜救,战士们在废墟边找到一位老大娘,想背她下山。这位儿子和老伴在地震中遇难的老人,死活不肯离开。任凭官兵怎么劝说,老人只是一个劲地摇头。这时,指导员走上前,“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如果您愿意,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娘,儿背您下山。”

  母亲——儿子,世界上最亲密的人,今天就要分开了,怎不让人落泪?

  5月17日,南坝镇党家沟村,陈辉和经过10多个小时艰苦跋涉进来的战士们一起埋锅做饭时,村民们送来了自己舍不得吃的米饭。官兵们坚持不要,村民们生气了,端起一盆水浇灭了战士们好不容易生起的火:“既然是一家人,为啥子不能在一个锅里吃饭?”

  陈辉和战士们含泪吃下米饭,临行前,悄悄给村民留下100元钱。

  没想到,3天后,村委会主任经过30多公里的跋涉,找到部队的营地,送来了那100元钱:“要是收了你们的钱,我们就不是一家人了。”

  汽笛声声,泪光闪烁。这泪光,溢满幸福

  空降兵某团政治处主任刘猛的左胳臂上,留着一个清晰的咬痕。“每当看到这6个牙印,我心中泛起的不是疼痛,而是幸福。”这名一脸胡茬的彪形大汉说。

  7月19日上午,刘猛带领在南坝镇的800名官兵天没亮就启程,准备赶赴部队回撤的集结地点。没想到,上千名群众早已等候在了车队两侧。

  正当官兵们努力谢绝乡亲们送来的包子和水果时,11岁的男孩阎强突然冲上来紧紧地抱住了刘猛的胳臂:“叔叔,你们什么都不要,就让我给你留个特殊的纪念吧!”说完,对准刘猛的胳臂就是一口。

  殷红的鲜血从牙印中渗了出来,泪水也从刘猛的眼中流了出来……

  同样是在这一天,绵竹市师古镇清泉村的村民给海军陆战队某旅的官兵们送来了一头肥猪。两三天来,得知部队就要分批回撤的消息时,一批又一批的群众送来各种各样的慰问品。

  在废墟和危险面前,从来不知道害怕的官兵们,这时却“害怕”了起来。每次劝退,都要费尽口舌、想尽办法,群众们还不一定“领情”。旅长陈昌锋向村民反复解释,部队有纪律,不能收受灾区群众的任何馈赠。可是,怎么说都没用。官兵们拿出2000元钱,想要买下这头猪。几名老乡一下子跪了下来:“要瞧不起我们,我们就不起来!”

  官兵们只得答应将肥猪收下,乡亲们这才起身离去。

  陈昌锋随即命令战士们将猪抬到附近一家屠宰场,宰杀后切割成80份,一份两斤,挨家挨户给清泉村的78户村民送去。村民含泪收下了猪肉,81岁的刘起珍老人说:“有你们在,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汽笛声声,泪光闪烁。这泪光,孕育希望

  帐篷已经卷起,空降兵战士们正冒雨翻挖帐篷下的土地。 要分毫不差地将土地恢复到以前的模样。”营长梁开道说,“这以前是庄稼地,已经给乡亲们付了每亩1000元的青苗补偿费。我们把地挖好,乡亲们就可以早点重新种上庄稼。”

    部队撤离前,向老百姓借的每一块砖头、每一跟木棍都要物归原主。即便是砖头用旧了、木棍磨损了,都要折价赔偿。官兵们连喝过的每一个矿泉水瓶,都细心地收集起来,装到蛇皮袋中交给乡亲们拿去当作废品变卖。

    “部队撤离的地方,干干净净,看不到一丝一毫驻扎过的痕迹。”蓥华镇66岁的居民张云汉说,“但是,亲人解放军的形象,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看着雨地中一身身湿透的绿色迷彩,张云汉的眼睛湿润了:“明天就去买种子,把我那1亩2分地全种上油菜,虽然没赶上最好的播种季节,但人勤地不懒,肯定有收获。”

    是的,土地从不让热爱它的人失望。只要播种希望,必定收获幸福。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