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性光辉感动着世界

时间:2008-06-12 14:27   来源:G--广州日报 

  一个月,实在太短,短得我们还来不及擦干悲痛的泪水。

  一个月,实在太长,渴望重建的中国从灾难中不屈奋起。

  2008年5月12日,大地痉挛,山崩地裂,数万人顷刻殒命。山河齐哀,举国同泣。

  2008年6月11日,悲切仍在心底,生命依然茁壮。烈日下的废墟,处处闪现重建家园的身影。

  这是13亿人民必将共同铭记的一段岁月。30个日日夜夜,我们在相互守望中再一次感悟——

  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都不啻一场炼狱般的磨炼,但多难兴邦,悲壮中,孕育着希望之光。而中国的人性光辉也感动了全世界……

  这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动的突袭。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释放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位于震中线上的汶川、北川、理县、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茂县、安县、平武、青川等地,瞬间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家园倾覆,数万同胞罹难。谓之国殇,五洲齐咽。

  一个月中,数十万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赶赴灾区,数十万民间志愿者驰援,数亿人累计捐款数百亿元,举国动员,全民抗灾。国悼日,“汶川挺住”、“四川雄起”、“中国加油”的呼声响彻华夏,中国人挺起不屈的脊梁。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都不啻一场炼狱般的磨炼,但多难兴邦,悲壮中,孕育着希望之光。 

  生命接力

  一个月中,他们感动着我们:用身体庇护学生的谭千秋、唱着《两只老虎》的小思雨、向救援队员敬礼的小郎铮以及“全国最坚强的女警花”蒋敏……

  5月13日傍晚,地震后的第一天,北川县城。天空下着瓢泼大雨,地震的幸存者顶着塑料袋挤在车上,离开已经被毁的家园。那时的北川中学校门已经成为一道生死门,欢乐做伴的同窗从此生死相隔。真实的生死沉重得足以让任何语言失去力量。

  一个月中,泪水打湿了中国。一张张图片、一篇篇报道、一个个故事,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却也让人们在沉到悲伤谷底之后选择了坚强。黄金72小时,不是生死符,而是生命奇迹的分界线。

  季中山,52岁,被困117小时后获救;刘孝生,82岁,北川擂谷镇人,被困140小时后获救;马元江,映秀湾发电厂职工,在废墟下被埋179小时后获救;王友琼,彭州市人,60岁,被困196个小时获救……

  一个月中,他们感动了我们:用肉体庇护学生的谭千秋、唱着《两只老虎》的小思雨、要喝冰冻可乐的男孩、向救援队员敬礼的小郎铮、为了妻儿苦撑79小时的陈坚以及“全国最坚强的女警花”蒋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废墟中闪耀的人性光芒”。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为她的公民遇难而低垂。13亿人一同低首,为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 

  汶川挺住

  地震发生不到两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即做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即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此后10余天内,解放军共投入13万余人,完成了和平年代最大的一次集结……

  这是一次空前的国家应急大救援。在这一个月里,一方面,巨大的灾难不断地突破人们的心理底线,强度和破坏力为数十年罕见;而另一方面,国家的反应速度和集结力度也不断地创造纪录,举国之力,救己之民。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不到两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即做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即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同一天,中国军队在灾后4分钟就开始集结,灾区现场第一时间内出现了子弟兵的身影。13日6时,驻灾区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投入16760人,展开营救。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当天,上万人被空运到成都附近,创下解放军历史和中国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输送行动纪录。此后10余天内,七大军区、海军、空军、二炮等兵种出动,投入总兵力达13万余人,完成了和平年代最大的一次集结。

  从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战士,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防疫队;从国内近400支专业救援队伍,到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270多名境外救援人员……会集于生命集合号下的,是一支创造生命奇迹的“铁军”。

  集结救援

  《纽约时报》报道称:“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进入地震地区,捐款金额超过纪录,这种民间反应非常惊人,而且是自发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有一句话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越是在危难时刻,人们就越需要勇气和爱心。

  5月14日凌晨,山东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的10位村民,开着一辆农用三轮车,颠簸了四天三夜,走了3000余公里,终于抵达四川参加抗震救灾。那两天,成都上千辆绿色的士齐齐开往都江堰灾区,免费搭载人员和物品。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们冲到了汶川出钱出力,灾难不是他们的纽带,面对灾难时的坚强才能引起共鸣。

  这10位村民并不孤单。在此后半个月的时间里,共有20万志愿者在灾区救灾,其中不乏单枪匹马闯灾区的个体公民。《纽约时报》报道称:“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进入地震地区,捐款金额超过纪录,这种民间反应非常惊人,而且是自发的。”

  与此同时,社会救助紧张进行。在广州街头捐助点,一个残疾人用手撑着地面挪到捐款箱前捐款的图像更让人为之震动。

  重建家园

  “既然活下来了,就要活得好一点!”在地震中失去儿子、儿媳和孙子的农民李成林,眼泪几乎流干。顶着烈日,这位四川安县花荄镇的老人又走进田里给庄稼打农药。

  很多人都记得这一幕: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到北川中学临时学校和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看望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时,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人类的躯体之轻,承受不住垮塌的瓦砾;而生命之重,却经得起大地的震颤。

  “既然活下来了,就要活得好一点!”在地震中失去儿子、儿媳和孙子的农民李成林,眼泪几乎流干。顶着烈日,这位四川安县花荄镇的老人又走进田里给庄稼打农药。

  擦干眼泪,继续前行。这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写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是在废墟上不断响起的生命壮歌。

  而今,重建的工作已经启动。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今年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

  几天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灾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经历过地震的人们,已然与过去不同:灾难,毁不掉中国人的信念;明天,将由我们用双手去开创!(记者 李颖 曾向荣)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