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馆讲述“玉之德” “玉神人”欢迎宾客

时间:2010-06-30 13:24   来源:新闻晚报

  胡廷楣 洪菁耘

  震旦馆:玉之德

  世博会震旦馆将会展示美玉,便知道它展览的不仅是玉。因为馆方绝非一般的藏家。 10年前,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先生进入我们的视野,是因为一组连续的新闻报道。上海《新闻晚报》曾经派出记者数次从上海去山西,详细报道了山西省资寿寺18罗汉头像被盗,又由陈永泰先生重金购回,最后由工艺精湛的艺人将其修复的全过程。 10年前的壮举,已经载入史册。我们亲手编辑的1999年度上海新闻影集中,有数张照片记录了考古工作者当年在海关迎接18罗汉归来的场景。

  震旦集团对玉文化情有独钟并非偶然。

  40多年来,震旦集团致力于保护和典藏中华文物,并支持两岸古器物学的研究、教育和推广,设于台北和上海两地的震旦博物馆是全世界收藏中国古玉器最多的私人博物馆之一。

  向外界披露参展消息时,他们还介绍了自己的初衷。震旦集团表示,玉器是中国独特的自然材料和生活器物,是世界上唯一绵延六千年的器物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活风格变迁,中华玉器工艺就是一部文化缩影。

  从中华文化的角度对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切入思考,六千年的中华玉文化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想、生活、器物三位一体的有机文化系统。震旦馆的展馆形态和主题是希望传达城市发展中重要的人文基因,表达城市是人创造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玉器恰如城市,也是人创造的,有治玉者和用玉者。通过向全世界展示中华玉文化与城市生活的美好关系,可以进一步发展玉文化的形纹创新应用,让古典文饰与现代生活结合,提升现代文化生活质量,并带动两岸的文化创意产业,表达企业对社会的文化责任,以及企业对城市的生活梦想。

  陈老先生今年已经73岁,此番在世博会建馆和当年重金购回佛头,送回原寺的义举,是同一个源头,那就是保护和传承属于中国的文化。

  震旦馆的创意灵感来源于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以玉之德为主题,将“仁、义、礼、智、信”五德,亦即现代社会“仁爱、义行、礼貌、智慧、信誉”为展览之纲。

  当卡尔吉特的年轻人接到为展馆设计的任务时,迫切需要认识玉,了解美玉背后的很多故事。他们曾经为此“补课”前后三个月。去过博物馆,请专家讲课,他们还参观了上海玉石雕刻厂。他们见到了陈永泰先生的“心头之爱”,6,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小玉神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他们说:“非常可爱。非常爱它。 ”

  “他在看着数千年之后的我们,眼睛里面有着忧郁。 ”

  他们就在电脑上做了一个会跳舞的小神人,让他快乐起来。

  年轻人发现“玉文化”的珍贵,还因为一个汉字“润”,在英语中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准确地翻译。而只要用眼睛看,以用手指感觉,就知道“温润如玉”是最贴切不过了。

  邢福麟为母亲买了一个玉镯。他的手指上,开始有了一枚浅绿色的玉石戒指。不时吻它一下。他特地换了一本带有古风的白色线装草稿本,专门记录关于震旦馆的构思。

  这个设计团队最后都成为 “爱玉之人”,不少人就此有了生平第一件玉器。只是他们每个人喜欢的玉不同,有人喜欢翡翠,有人喜欢和田,还有人喜欢墨玉。

  这个展馆的参观线路,最后也被称为“爱玉人的旅途”。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