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国际参展

从“种子”到“通向新西兰的文化入口”

时间:2010-09-13 11: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9月12日电(记者 吴宇、常天童)这是一棵珍稀的贝壳杉,树龄长达3500年,直径达3米。曾几何时,它訇然倒下,静静埋藏于沼泽深处。

  2009年,这棵贝壳杉在新西兰重见天日,并被毛利人打造成一条独木舟,生命旅程重新开始。

  “遥想当年,我们的祖先正是划着独木舟离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大陆,穿越太平洋来到新西兰。如今,我们要把这条独木舟带回中国,让这种古老的联系翻开新的一页。”这一想法,在毛利族雕刻师巴斯比心里潜滋暗长。

  今年春节期间,这条被命名为“种子”的长达10米的独木舟,从新西兰启程,运往中国。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正式入驻世博园,成为新西兰馆前露天广场上的一件独特展品。

  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进入世博园之后的约70天时间里,每天都有几位毛利族工匠围着“种子”精雕细刻。直至7月9日新西兰国家馆日这一天,“种子”雕刻上色完毕,变成一件通体布满精美纹路的艺术品。

  “每天,我们都在中国观众面前雕凿,挥汗如雨。这绝不仅仅是毛利雕刻技艺的现场演示,也不是一种行为艺术,而是在为‘种子’赋予生命,作为新西兰和毛利族独一无二的礼物,送给中国。”雕刻大师詹姆斯·里卡德说。

编辑:徐维彬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