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连线:中国民生引世界热议

时间:2010-03-10 12: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从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到办好教育,从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到农民增收,让报告充满强烈的“民生情怀”。

  一些海外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在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报告重视民生问题和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予以积极评价,并就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医疗、教育改革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摘自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问题专家理查德·鲍姆(包瑞嘉):“以人为本”是崇高的理想,中国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努力将其变为一项政策,是一大进步。强调人的尊严,首先要消除贫困,使人民过上好日子,但其它方面也应关注。

  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产阶级是任何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重视民生,应致力于中产阶级的成长,建立一个消费社会。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现在出口面临贸易保护主义障碍,中国应利用这一时机,促进内需。比如说,去年是“家电下乡”,今年应考虑建造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的房子。中国如果能采取重视民生的社会政策,就有望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并为中国今后稳健的政治改革奠定基础。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总监李文:民生问题,说到底就是缩小贫富差距。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现在中国政府听取民意,在政策上特别重视民生,值得肯定。要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从体制上入手,从政府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意识上入手。如果能把民生问题作为官员施政业绩的主要考核指标,解决民生问题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

  “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摘自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韩国北方圈交流协会理事长丁海勋:中国的社保制度改革主要是以社会保险为中心,个人的工资成为社会保险金的基准,因此个人工资的差距延伸为社会保险的差距,使得社会保险制度既无法充分承担安全网作用,也不能发挥再分配的功能,反而隐含着加大贫富差距的可能。社保制度改革首先应扩大普遍性。不管是农村人口还是城市人口,不管用人单位的所有制度,不管有无职业,均应享受社会保障的惠泽。此外,还要加强社保再分配的功能。再者,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保险发放的额度也应提高。应建立由国家主导、社会保障、适合于中国现实的制度。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