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时间:2010-03-10 08:59   来源:新华网

  在中国2010年两会上走热的“低碳经济”一词正检验着13亿中国人的低碳意识。两会代表委员认为,在发展低碳产业同时,要下大力气在公民中普及低碳常识,培养低碳意识。

  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以石头纸、环保布袋、绿色出行为代表的低碳生活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骑自行车到驻地报到;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陈飞连续两年带竹篮进京开会;“关于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

  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说,“低碳经济”是这一届政协委员提案中的关键词,委员们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议。

  然而,在低碳概念不断升温的同时也有人担心,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在不少普通民众意识里,“低碳”似乎还是一个距离现实生活很遥远的概念。

  新浪网发起的“您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多少?”的调查显示:1036名接受调查者中,仅有22.9%的人表示知道低碳生活方式,有51.1%和26.1%的人分别选择知道一点和不知道;在“您认为低碳生活方式是否容易坚持执行?”选项中,有75%的人表示有点难度,仅有10.3%的人认为容易。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政协主席洪梅香说,虽然近几年中国一直在倡导“低碳”,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深入大多数老百姓内心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有不少农村群众现在把用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筷子作为一种时髦在追求,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更卫生,对此我非常焦虑。”她说。

  而在城市,工作浪费纸张、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生活中的“高碳”行为数不胜数。

  “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只是从商业目的出发对新概念进行炒作,离低碳经济的公益化发展,离企业真正能从低碳经济中谋求战略发展和增强未来生产的竞争力存在很大差距。”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常德传认为,与生产技术、能源选择、资源利用率一样,企业人本身的传统观念也阻碍着中国企业进行低碳改革的步伐。

  一些专家认为,要实现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仍任重而道远,而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清洁新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世界经济年鉴2008/2009》数据,创造一个单位GDP,中国消费能源量分别是日本、美国、世界、印度的7.9、3.8、2.8和1.5倍。

  常德传说,企业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责任主体。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加快低碳产品的研发,更为关键的是要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洪梅香认为,现在对于“低碳”,已经不是“倡导”的时代,而应该有一种“紧迫感”。“低碳理念”应该纳入政府规划中、领导决策中、项目实施中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中,全方位践行。

  她建议,向老百姓宣传“低碳理念”,切忌空谈,一定要与其切身利益结合,告诉他们“高碳生活”会对他有什么危害,“低碳生活”会有什么益处。

  数据显示:每节约1度电,就能减少1公斤二氧化碳排放;每节约1升汽油,就能少排放2.3公斤二氧化碳。夏季空调调高一度,就可节省10%的能耗;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产生的温室气体将减少4倍。

  山东省苍山县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宝敬被称为“环保痴人”。他说,低碳并不遥远,它就在生活、生产、消费中。倡议开展低碳生活,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升油、一张纸开始,实现全民行动,人人出力。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