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8次记者会 温家宝“动情”说台湾

时间:2010-03-15 09: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 2003年3月,甫任总理的温家宝,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曾这样说。

  言犹在耳,光阴荏苒。今天,温家宝再讲故事,表达他“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

  梳理8年8次两会“压轴”记者会,记者发现,这位总理说起台湾,颇具感性,甚是“动情”。

  ——2003年3月18日,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2004年3月14日,在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提问时,温家宝首先引吟台湾诗人丘逢甲“几乎是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诗”,又言:“我还想引用一位台湾著名的乡土文学家叫钟理和的诗,他说,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2005年3月14日,在回答台湾年代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反分裂国家法)用意。

  ——2006年3月14日,在回答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台湾当局领导人阻挠开放“三通”,收紧以至限制两岸的经贸往来,这不仅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而且损害台湾同胞利益。

  ——2007年3月16日,在回答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08年3月18日,在回答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为了台湾同胞的利益,我们甚至愿意作出必要的牺牲”,“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09年3月13日,在回答台湾中央社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2010年3月14日,在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这位总理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记者 董会峰)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