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舆论:贾庆林报告重民生促和谐 港区代表委员大有可为

时间:2010-03-05 09:43   来源:新华网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新华网香港3月4日电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会上所作的报告引起香港舆论热议。舆论认为,贾庆林讲话凸显了对民生议题的关注,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有可为。

  香港《文汇报》的社评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港澳社会正气的弘扬、舆论的引导、民主的进步、和谐的建构、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两地经济的融合,港澳政协委员都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一国两制”的实践,港澳政协委员在维护港澳繁荣稳定,促进粤港澳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和潜力,越来越显得重要。

  《大公报》的社评说,近年通过国家整体发展成就和对香港特区的大力支持,港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度已大大增加。社评认为,如果能够有一个公开的、有效的渠道或架构,专门把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的建言、意见反馈给港人社会,意义一定会更加重大。

  《香港商报》的时评认为,贾庆林在总结工作时,列举了去年开展加强粤港合作专题调研,所提建议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支持港澳委员和有关社团在当地开展专项调研等活动;及时向港澳委员通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协工作情况;组织港澳委员赴内地考察,推进港澳与内地的合作。可见,港区政协绝非仅仅是一项荣衔,而是包含着扎实充实和多样化的工作内涵。

  《信报》的社评认为,从贾庆林主席的发言及政协代表的提案中,可以观察到当前大陆的热点话题,其中较值得港人留意的,是有关房地产新政和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社评说,去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启了起草“住房保障法”的工作,其目标是确保居民住房权,提高居住水平和住房负担能力,改善住房环境品质,实现住有所居。社评认为,把居住权起草成为法例,意味着政府以后有法律责任保护人民享受一系列住房权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从此进入另一阶段。

  社评说,解决贪富悬殊严重,是贾庆林工作报告的主题之一,政协委员之中也有不少就此呈交了提案,预料政府将在三方面解决贫富悬殊,包括改革工资,增加工人收入;提高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再分配;建立慈善性质的社会公益分配制度。

  《香港经济日报》则认为,贾庆林的报告表明,政协高度重视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报道说,在后危机时代,如何提高老百姓收入,使老百姓有钱消费,成为中国经济未来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因此如何达到民富,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继续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话题。

  该报在另一篇报道中提到,高房价和房地产泡沫问题,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多份提案就直指房地产问题,这些提案为老百姓发出呼声,希望政府采取切实方案稳定楼价。

  《香港商报》的时评认为,中国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时期,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责无旁贷,亦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