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勋呼吁加强贫困山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时间:2010-03-12 13: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李忠将、何雨欣)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遭遇了严重旱灾,特别是一些贫困山区,农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来自贫困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铜仁地区地委书记廖国勋呼吁,国家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破贫困山区发展瓶颈。

  廖国勋说,2006年水利部、贵州省政府在贵州铜仁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利扶贫试点,通过大规模实施水利工程,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14万亩,旱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18万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试点前的0.36亩提高到0.45亩,人均保灌面积从0.24亩提高到0.35亩。

  水利扶贫项目对抗御旱涝灾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去年7月至9月,铜仁地区出现严重的夏秋连旱,与旱情严重的2005年相比,尽管持续干旱的天数超过2005年10天左右,但受旱总面积约130万亩,比2005年的206.8万亩减少近78万亩,减少粮食损失20万吨,仅此一项水利工程抗旱效益为4亿元左右。在人畜饮水方面,去年最旱时困难程度分别为比2005年下降近30%。

  廖国勋说,通过3年的水利工程建设,全区呈现出有工程水源保证的地方丰收、无水利工程依托的地方遭受损失的局面,试点规划区内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7万人。

  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之长期的落后和贫困,工程性缺水仍然是贫困山区当前面临的严峻现实。

  廖国勋说,从今年旱情来看,铜仁地区仍然有78万亩农田受灾减产,涉及到100多万人受到减产影响,占全区农业人口的28%;灌溉水源工程和灌区建设仍然是一个较大的薄弱环节。旱情再次暴露了山区水源工程少、灌区不配套,难以抗御大旱的窘况。

  为此,廖国勋呼吁,针对贫困地区底子薄、经济基础差的实际,国家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解决贫困地区饮水灌溉问题,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水利基础。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