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抗旱救灾保民生一线共产党员群像

时间:2010-04-28 14:59   来源:贵州日报

  从4月1日始至今,《大旱中挺立贵州精神——抗旱救灾保民生一线共产党员群像》系列抗旱特刊已连续刊出18期,报道农村基层、解放军、武警、消防、预备役、公安、水利、电力、科技、农林等各级各部门党员典型100多人。

  通过一系列的报道,我们看到:

  党员队伍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攻坚克难的主战场冲锋陷阵;一些党员同志倒在扑救山火的前线,倒在为群众护水的岗位上,用生命书写忠诚、践行先进;党组织带领党员同舟共济、团结奋战,谱写出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天歌;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始终跑在攻坚克难的最前列。

  党员队伍的高大群像,已凝聚成引领全省人民全心竭力夺取抗旱救灾保民生最后胜利的巨大感召力。

  特刊推出后,社会反响热烈。许多读者说,报道以鲜活的事实,生动刻画了在大灾大难面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党员队伍形象。集中展现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读后鼓舞人心,振奋士气。

  《大旱中挺立贵州精神》抗旱特刊至此告一段落,奋战在抗旱救灾保民生一线的共产党员典型,将继续在其它相关版面推出报道。

  田景富 觅水源险坠深洞

  金黔在线讯 近期虽零星下过几次雨,江口县民和乡水利站站长田景富仍放心不下旱情严重的几个村民组,时不时要下村入组了解旱情。

  4月14日,田景富又来到龙兴村小黑箐组,该组105户、500多人口只有一口水井。从组长曾祥堂口中得知,从1月20日后,水井完全干涸,一瓢水也舀不起来。村民只能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挖凼凼,喝浑水。次日,田景富买了20多个大桶,开车为村民送水,保证每户人家一天50公斤水。

  离开小黑箐组,田景富又来到龙兴村腊岩组。据介绍,这个组方圆2.5公里都找不到水源,得知村里缺水后,田景富曾找来挖掘机,在早已干涸的河床上挖了一个深坑,从中得到一点浸出的水,坑里的水浑浊,“放上几个小时就可以用,总比没有好。”一村民说。

  在龙兴村太坪组,记者还听到一个关于田景富为帮助群众找水,险些掉进洞里,差点阴阳两隔的事:3月18日,田景富来到龙兴村大坪组,和村干部以及当地的群众一道,在一个叫牛洞的洞中找到了水源,在从洞里返回地面途中,用的电筒和蜡烛由于亮度不够,走到一个斜坡,不想一下滑倒了,同行的村民眼明手快,急忙把他拉住,等他们一看,下面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如果掉进洞里,后果不堪设想。

  “看来我做的是好事,阎王不要我。”事后,现年31岁,已有3年党龄的田景富不当回事的开玩笑道。

  刘年贵 先人后己让水济困

  金黔在线讯 “众手集水汇成河,旱灾难关易挺过。”在旱灾面前,云干乡八木村里翁组66岁高龄的小组长刘年贵这样安慰乡里乡亲。

  当干旱来临的时候,里翁组个别群众向刘年贵建议:干脆暂时迁到其他有水源的村寨先把性命保住。“不行!情况还没有到这步!”刘年贵态度十分坚定,“我们的牲畜,我们的春耕怎么办?”

  没过几天,小组里刘兴富等4户农户蓄水池里的最后一瓢水被舀光。缺水的农户都等着看组长怎么办。“都去我家水池里取水,我有水吃你们就有水吃。”刘年贵没有半点含糊,解决群众吃水是头等大事。时值全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后期阶段,他主动“让水”的事件被群众传为佳话。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在家的18名党员纷纷为困难群众调剂水源上千次,有效缓解了全村97户人畜饮水困难。

  眼见自家水池快见底了,刘年贵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张绍定,他建议由党支部召集在家青年组建志愿者送水服务队。支书当场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支书说先得把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组建起来,群众成员后面再考虑。

  刘年贵很实在,他清楚,他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已认定了向党靠拢,他要用行动证明自己一生追求的信念。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成了村里党员志愿者送水队中特殊的一员。刘年贵年老体弱,家里又没有摩托车,于是,他把自家那匹瘦马也动员起来,每天同他辗转在送水的石子路上。全组家家户户水缸是什么颜色,一天要用多少水,喂几头猪他都能如数家珍。只要一听到熟悉的马蹄声,农户们就可以猜到,是老组长送水来了。

  刘年贵在罗甸抗旱一线光荣入党,虽已66岁的他,如今依然积极活跃在八木村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送水队中。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