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两个吕梁人携抗旱绝活援旱区

时间:2010-05-04 13:05   来源:山西新闻网

  从2009年7月开始,我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等五省市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旱灾导致西南五省市区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受阻,小春作物绝收,大秋作物无法如期播种。

  旱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支支打井队、一箱箱矿泉水、一车车抗旱物资、一笔笔捐款源源不断地支援到西南旱区。

  两人小组完成大任务

  在众多支援旱区的队伍中,两个吕梁人组成的抗旱小组显得很另类。他们没有带着矿泉水也没有大笔捐款,而是拿着特制的开沟工具和地膜,带着吕梁山区的抗旱技术来到旱区。

  其中一人叫刘笑,是吕梁市柳林县著名的农业抗旱土专家。1996年,刘笑就获得了国家六部委评选的“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常年生活在十年九旱的吕梁山区,刘笑陆续研发出了7项集雨抗旱技术,其中5项已获得国家专利。抗旱小组里的另一个成员叫董建伟,是柳林县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有着十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这次他作为刘笑的搭档,主要任务是协助刘笑传授集雨抗旱技术,同时还要照顾身有残疾的刘笑的生活。

  从3月28日到4月22日的26天时间里,这个仅有两人的抗旱小组辗转西南4个省区的5个县,行程10000多公里,完成援助抗旱试点田地200多亩,同时还通过调研和实践撰写了4个技术推广的可行性报告,分别提交当地政协组织和农技部门。

  初到灾区热血遭冷遇

  3月28日,在吕梁市政协、柳林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大力支持下,刘笑和董建伟自带着工具和地膜赶赴西南旱区援助抗旱。

  刚到西南旱区的时候,刘笑和董建伟心里一直是忐忑不安的。全国各地都是以捐钱捐物的方式支援灾区,唯独他们是带着技术援助来的。3万多元钱都花在路费和地膜、工具上,时间长、效果慢,远不如送一车矿泉水那样轰动醒目。

  刘笑和董建伟到达的第一站是云南玉溪。刚到玉溪刘笑他们就遇到一个难题。刘笑发现西南的旱情对去年的小春麦子、油菜、豌豆的影响已到尾声,对今年的旱地玉米等作物的影响却不大。(当地四季温暖,从4月到6月,都可以播种玉米并成熟)。

  当地最急迫的问题是烤烟苗的移栽问题。烤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有一套标准化栽培程序,不许有丝毫改动。这些连当地的农业技术部门都不敢插手,更不要说两个外来的从没种植过烤烟的“土”专家了。

  30日晚,刘笑和董建伟就开始对烤烟栽培的技术要求重新设计烤烟的集雨排水模式。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终于靠着自己多年的旱作农业实践经验整合出了一个既能集雨抗旱、又能排水防涝的地膜覆盖新模式——“盖沟接垄”模式。

  第二天一早,两个人拿着自己连夜赶出来的新方法见到了玉溪市烟草办公室的领导。结果却迎来一盆冷水,烟草办的一位领导否定了。对方宁可用投资1000万补水工程,也不愿意试一试他们这个不需要花多少成本的新技术。刘笑和董建伟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

  最干旱地首开示范田

  玉溪市政协经济委主任王东负责接待刘笑和董建伟。王东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技术方面很有一套。王东很认可他们的抗旱新技术。

  经过商量后,王东带着刘笑和董建伟到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去实施技术援助。示范田在海拔2300多米的哀牢山区最干旱的老厂乡哈科底彝族聚居村。由于天旱无雨,村里烤烟苗不敢起垄,也不敢盖膜、移栽,只能干瞪眼等着。

  4月2日中午,刘笑、董建伟在新平县城买了700多元钱的地膜后带着开沟器去哈科底村。哈科底村已经7个月无雨了,小春作物基本绝收。下车后,他们不顾身体不适,马上选择了一块干裂的土地开始向村民展示集雨覆盖技术。刘笑给村民进行了技术培训的同时还搞了一个大胆的试验。他用新的干地覆膜方法对仅仅一个月的烟苗进行了移栽,这个相当于对六七个月胎儿进行剖腹产手术。结果他移栽的十棵烟苗到现在只死了一株,其它的都活了下来。

  一个名叫龙开才的彝族村民第一个接受了刘笑的新技术。今年由于天旱,本来早该出门打工的龙开才只能留在家里等着下雨。龙开才家里种了7亩烤烟,用新技术在干地进行起垄覆膜。回到柳林后,董建伟接到从哈科底村发来的短信,村民告诉他当地下了一些小雨,其他地里墒情还不行,而采用他们技术的示范田里已经集了不少水,哈科底村的烟苗移栽已经全面展开。

  玉溪方面已经预感到刘笑设计的“盖沟接垄”模式很可能成为烤烟栽培方面的一次革命,决定逐步推广。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