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共党建面临信息化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0-06-30 13:12   来源:新华网

  拥有89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正日益面临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党内分析人士指出,中共正在高度重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方式加强自身建设。

  中国网民人数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8.9%。境内网站达323万个,论坛上百万个,博客用户2.2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2.33亿人。

  作为拥有近7800万党员的大党,信息化浪潮无疑会对中共自身建设产生影响、带来挑战。在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获取与掌握呈“倒金字塔”状态,决策层越高,掌握的信息越及时、越充分;信息的传递则是“正金字塔”状态,从高到低层层逐级传达。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局面。2009年,中国约有2.3亿人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各类信息,约2.4亿人经常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沟通交流,约4600万人利用互联网学习和接受教育。互联网极大地缩小了执政者与民众之间的“信息鸿沟”,社会地位对获取信息造成的障碍正在弱化。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说,信息化时代,执政者主导信息发布的局面发生了改变,现在信息的来源、内容和传递方式日益呈现多元化,执政者通过控制信息传播维护社会稳定的传统模式需要因应这一变化进行发展完善,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思路和活动方式。

  党内专家坦言,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党员可以接触到的信息和思想日趋多元,中共思想观念的传播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争夺较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了。”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

  他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介的飞速发展,党的建设环境、对象、手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在新媒介上建设党的阵地的研究和实践还需进一步加强。

  “互联网为西方思潮进入中国提供了便利条件。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影响到中国。要竭力避免互联网阵地被非科学、不正确甚至敌对势力的信息所占领。”严书翰进一步说。

  党建专家指出,除了应对现实挑战,中共加强信息化党建还应着眼于未来,立足于长远巩固政权和执政地位,创新党建方式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截至2009年底,中共党员总数比上年净增206.5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比上年增加7.4万个。新增党员中超过三分之一为大学生。35岁以下的党员1847.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3.7%,比上年净增61.9万名。

  戴焰军说,年轻、高学历的新一代党员对网络等信息化手段更为熟悉,党建采用信息化手段乃大势所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教育党员,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也是党建要解决的问题。中共不能在虚拟空间“失语”,否则,现实空间就会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党员流动性也大为增强。2008年,中国农村党员数已达2361.2万名,其中相当一部分外出打工。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数量也达到了358.2万名,流动性也强于一般党员。

  严书翰就此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要创新,如果党建手段不与时俱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就会逐渐弱化。当前,手机、互联网等对基层党建的影响最为明显,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应该比过去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对于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新形势”的表述,严书翰指出“这有特殊的意义”,表明中央清醒地认知社会发展的新动向。

  今年1月5日,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开通,100万名中共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收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的问候短信。上述党建专家认为,这标志中共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推进党建信息化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信息技术有助于党员与党组织互通。“党组织的指示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传达到每一个党员。同时党员的意见、建议也可以直接反映给上级组织。”严书翰说。

  近年来,中国各地基层党组织已经利用手机和互联网在党建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重庆市一些地区为党员配备“党建手机卡”,每天定时发送党建手机报;河南郑州市部分街道通过QQ群组织流动党员学习。

  严书翰指出,手机系统只是信息化党建的一种形式,随着3G、4G等技术的发展普及,今后信息化党建的手段还会更加丰富。

  中共中央一些直属部门近年来也相继开通网站。在加大党务公开透明的同时,也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宣传党的历史与思想,树立和强化党的正面形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戴焰军同时指出,采用手机、互联网等新形式进行党建,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优良传统方式。“召开座谈会、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等方式仍然需要坚持。”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教育新闻

编辑:王艳荣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