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秦刚谈公共外交

时间:2012-04-12 13:22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左)与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秦刚

  编者按:4月6日14时30分,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秦刚做客强国论坛,以公共外交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 公共外交需要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参与    

  [网友好想去旅游]:秦司长您好,能否给我们大家扫个盲,什么是公共外交?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内涵是什么?谁来承担中国公共外交的任务,我们普通公民可以参与吗?

  【秦刚】:中国的外交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要从民间和公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公众参与正是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当今时代,公众不仅是外交的受众,也是外交的主体、载体,是外交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所以,公共外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格局,要官民并举,政府和民间的力量共同参与。我们欢迎包括这位网友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士为中国的外交建言献策,群策群力。

  ■ 大力开展公共外交 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    

  [网友呆头小鹅]:请问嘉宾,我国公共外交都有哪些特色呢?这些年外交部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否简单地向网友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另外,您对下一步公共外交又有何规划和设想?谢谢!!

  【秦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外交、民间外交就带有显著的公共外交的特征。在配合官方外交方面很给力。近些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公共外交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拓展,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为指导;二是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标;三是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注重弘扬中华文明与借鉴吸纳其他文明有机结合;五是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

  近年来,外交部借助领导人出访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平台和契机,围绕着“十二五”规划实施、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发布等重大活动,大力开展公共外交,通过多种方式向世界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诚意,展示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显示中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国家形象。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周5场的记者会、外交部官方网站、蓝厅论坛、《中国外交》画册,借助“外交小灵通”微博、“外交服务站”广播等公共外交品牌,通过各种媒体或者媒介向国内外民众广泛宣介我们的基本国情、外交政策、发展理念、我们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以品牌活动推进公共外交    

  [网友草莓berry]:近年来外交部不断开展公共开放日,举办“蓝厅论坛”等活动,让我们广大民众加深了对外交部的了解,也消除了中国外交以往的神秘感,同时也加大了外交决策中的民意成分,受到各方的积极评价。请问秦司长,这样的品牌活动还有哪些?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秦刚】:这些年来,外交部在推进公共外交的过程中,不断地打造出一些公共外交的品牌。既有老字号,也有新品牌。“老字号”一就是公众开放日。这项活动始于2003年9月,迄今为止已经先后举办了20多次规模和社会影响较大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共接待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近7000名公众。比如说,我们多次结合我国驻外使节的任命宣誓仪式,邀请社会各界公众来到外交部,共同见证这一神圣庄严的时刻。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驻外使节牢记誓言,殚精竭虑,不辱使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另一方面,让公众走进外交部,近距离地接触外交工作和外交队伍,感受他们的爱国赤子情怀。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国最大的软实力   

  [网友又摘桃花换酒钱]:我能问个犀利点的问题么……网友们经常调侃说,“老板,来一条软中华!”用“软”和“硬”来衡量中国的外交政策,对此您有何看法?您认为什么才是中国最大的软实力?

  【秦刚】:中国外交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中国外交既讲原则,又讲策略。不能说动刀动枪就是硬,谈判磋商就是软,关键要看是否能够达到效果,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我们的古人早就悟出这个道理,孙子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是古人的智慧,仍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在国际上说公道话,办公道事,不搞霸权主义,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在我看来,这就是中国最大的软实力。

  ■ 多边主义是全球化时代的大势所趋   

  [网友佛前一灯]:当前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争论比较多,既有人吹捧说“中美共治”,也有人唱衰中国大谈中国“衰退论”、“崩溃论”。您认为国内公众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

  【秦刚】:近年来,国际上有人提出所谓“中美共治”、“中美国”等说法,这是不客观的,既不符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时代,一两个国家或大国集团不可能解决全球问题,多极化、多边主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事实已多次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积极倡导和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