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总师孙家栋:钱学森当年十分欣赏的年轻人

时间:2010-01-12 12:51   来源:人民网

人物小传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辽宁省瓦房店人。1958年毕业于苏联儒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技术负责人、航空航天部副部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等。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孙家栋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一个普通的老者,一双温暖而宽厚的大手,一副一米八的硬朗身板,孙家栋今年八十有一。嫦娥一号卫星的“70后”副总指挥龙江说,孙家栋的微笑很有魅力,难以形容,却能感染众人。

  从“东方红一号”开启我国人造卫星时代,到“嫦娥一号”卫星迈出中国深空探测脚步,带着这样的微笑,孙家栋凝聚起几代中国“造星人”,折服了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的谈判专家,自己则和“中国星”结下了一辈子的情缘。

  钱学森当年十分欣赏的年轻人,如今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2009年3月5日,钱学森先生写给孙家栋一封自己亲笔签名的信,信中说: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地祝贺!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孙家栋一字一句细看,为钱学森在信中7次提及“您”这个称呼感动不已,心绪难平。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这寥寥12字,是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技术方案,也就是要实现的目标。这12字,拿来形容从未造过卫星的孙家栋出任技术负责人,也很贴切。当时没有总设计师这一说法,“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孙家栋实际就是总设计师。

  由钱学森推荐,1967年,38岁的孙家栋受命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现在做一个‘东方红一号’,年轻一点的航天人也不在话下。但那个时候谈何容易,就连一个满足质量的简单插头都找不到。”孙家栋回忆说。

  当时的孙家栋就已展露出擅长总体协调的能力,他选定的来自不同单位的18名技术人员成为后来中国卫星发展史上著名的“十八勇士”,得到了毫无争议地认同。随后他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重新制定了“东方红一号”的总体技术方案。当方案需要有人拍板时,孙家栋找到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刘华清上将,直率而恳切地说,“你懂也得管,不得也得管。你们定了,拍个板。我们就可以往前走。”

  1970年4月24日,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传回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当时举国欢腾,消息传来,“几分钟内,天安门广场就挤满了欢庆的人群。”孙家栋说。

  “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士曾说起,孙家栋在年龄上虽然要比我们年轻许多,但他为人处事很谦虚,很低调,很注意用分析的态度倾听不同意见,所以在学术界经常能够获得大家的支持。

  此后,孙家栋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领导多个我国第二代应用卫星航天工程的研制,担任了北斗卫星导航工程的总设计师……

  总设计师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航天工程是系统工程,靠团队齐心协力。不是所有的思想都统一,不是所有的目标都一致。但最后就是要统一到同一个目标去做。”龙江说。

  盘点孙家栋半个多世纪的航天生涯,他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从担任我国第一代多个首发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支持研制7颗卫星,到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统总设计师,领导研制20颗卫星。与孙家栋紧密相关的这27颗卫星就占我国成功发射卫星总数的三分之一。

编辑:肖燕

相关新闻

图片